经济日报评论员:唯有攻坚克难方能赢得未来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并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作出了一系列精细、务实的工作部署。这是对时局形势了然于胸所作出的重大判断,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贯穿于治国理政实践中的鲜明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为我们直面现实、攻坚克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开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发力。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有的是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各种问题,有的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一些国家开始围堵打压的严峻考验,有的是发展起来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正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目标任务进行开拓性、创造性工作,5年多来,我们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在转型与变革中积累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能,同时也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辩证地看,我们正在迎接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必须补齐的短板等问题,解决好了,都能转化为促进事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的关键动力。实践也已经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
我们要解决好“三大攻坚战”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只能打赢打好;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打赢“三大攻坚战”,是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一鼓作气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的现实需要,务必凝神聚力、真抓实干,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们要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过去40年,我们已经啃下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但面前还有许多“拦路虎”“绊脚石”需要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新能力不强问题、振兴实体经济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等。只有强化问题导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只有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们要解决好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发展需要、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我们要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当前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领域仍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社会政策,努力分好蛋糕,把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矢志攻坚克难,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问题导向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将其自觉运用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