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梧桐枝繁凤来栖 浙江文成多措并举打造山区人才高地

2019-02-12 16: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2月12日电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一个地区的竞争核心所在。对于地处浙南偏远山区的文成县而言,打造“人才高地”,是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

  2018年,文成县人才工作交出一张靓彩纷呈的答卷:实现当地高层次领军人才“零”的突破,引进硕士10人,培育“绿领人才”2300名……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该县上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出发,抢抓机遇,努力打造偏远山区人才高地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

  拓宽引才渠道 集聚急需人才助推发展 

  近年来,文成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扩大引才半径,大力引进聚集各类领域人才来文工作和创新创业。

  文成县与温州大学合作共建了文成第一个“人才飞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旅项目、文旅产业和高端人才。目前已引进3名博士,成立16支文旅专家团队,辐射带动6所高校120余名专家人才参与刘伯温文化、全域旅游等文旅产业融合项目。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11家院校合作,强化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农E众创空间、传媒实践教学基地等人才引进、孵化和创业创新功能。通过“医院托管”和“联合办学”模式,引进卫生和教育人才110余名,有效破解了教育难、医疗难等民生领域难题。

  建立文成海外服务中心,为海外文成籍人才提供59项服务,目前已吸引21名人才回乡创业,引回海外资金3亿元。打造海内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世界文成人大会、“乡贤人才集聚”工程等平台,在库乡贤人才达2205人,海外乡贤带动境外游客达17万人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实质性进展。

  提升保障水平 打造山区留才“软实力” 

  曾几何时,“外面人才不想来,本地人才不愿回”让文成县一度“难堪”。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了这座山城。为了使人才乐意来、留得住,文成县牢固树立“高看人才、厚爱人才”的爱才观,做优“政策聚才、服务聚才、以情聚才”,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有机融合。

  “用环境打动人才,用服务温暖人才。”文成县深入推行“人才166”工作制,建立起1个乡村振兴人才库,落实该县四套班子、县委人才办、县涉才部门、乡镇、村、企业6个层级齐抓人才工作责任制,实行任务清单、限时督办、工作留痕等6项工作机制。

  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环境和发展前景的竞争。为此,文成制定了文成人才新政和百雁万名绿领人才培育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在温州市人才新政40条的基础上进行加码,实行120%配套奖励,累计政策兑现金额将达1000万元。

  同时,文成注重打好人才“5+N”服务组合拳,推行“最多跑一次”“店小二”、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公寓、人才大走访等5个服务系列,解决人才疗养体检、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项目审批等N个“关键小事”。如该县在统筹138套现房的基础上,投资1.35亿元建设156套人才公寓,倾力构建人才“安心之家、舒心之家、暖心之家”。

  搭建人才平台 促进各尽其能各展其长 

  平台是吸引人才的鸟巢,也是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

  “‘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这句话一直是我们人才工作的生动实践。”文成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一年来,文成县正不断加快平台建设,打造“生态聚才”“产业展才”“乡村兴才”“联动育才”四大平台,让平台成为人才培养的“成长摇篮”。

  在平台建设中,文成县深挖国家生态县、中国长寿之乡、国际慢城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项目,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华侨创业、民俗传承融合发展;深挖文成特色产业元素,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目前已集聚1000多名各类人才加盟,招引200多名行业领域人才研究“农旅产业”,打造一批农特产品品牌;借力“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省远教专家服务基层行”等高层次人才载体,打造景区村、五美村等乡村振兴特色村落;运用温州乡学院、浙大文成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平台,组建19个讲习所,抓好县乡村三级培育阵地,深入实施“万名绿领计划”。

  平台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平台。如今,文成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基本覆盖该县主导产业,形成了“人才跟着平台‘来’、平台围着产业‘转’、产业推着经济‘跑’”的发展格局。

  适应新形势,开启新征程。下一步,文成县将进一步创新人才理念、突出引才重点、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以开展“人才爱国创业”“人才强基创优”“人才破难创新”三大行动为主载体,为文成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潘沁文 刘万森 于洪洋)

[责任编辑: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