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钢管“创二代”陈兆年:出口至80多国 疫情下订单逆势猛增

2020-09-07 10:06:00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钢管“创二代”陈兆年:

  出口钢管至80多国 疫情下订单逆势猛增

  南粤风云人物4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但连日来,在位于番禺的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上千名工人将最长70多米的钢管逐一装船,通过码头直接运抵施工现场。几年前,在广州番禺生产基地,由于运输方式受限,最长只能运输18米长的钢管;为了能运输深海钢管,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兆年决定在珠海设立码头基地,此举可令运输钢管的规格更高,运输成本也有所降低。如今,珠江钢管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的生产商,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公司生产的钢管卖到全球80多个国家。即便是疫情来袭,截至今年8月,公司的订单还是比去年增长了47%。“我们还积极响应中央的‘六稳’‘六保’,3000多名员工不裁员、不减薪。”陈兆年自豪地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洪豆

  出口订单逆势增长

  从今年2月10日起,珠江钢管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始了复工复产。陈兆年说,在这次疫情中公司出口受影响并不算大。截至今年8月25日,珠江钢管已接获超过50.1万吨钢管新订单,较2019年全年订单量增长47%。其中,非洲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14万吨钢管订单,为该企业创立27年来第一大订单,这14万吨钢管预计将敷设304公里管道。

  “这与我们提前布局,积极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和转型是分不开的。”陈兆年说,近年来国际海工市场低迷,珠江钢管很早就开始布局,由之前单一的油气管线产品向大基建综合型钢管钢结构产品领域发展,产品覆盖油气输送、海洋工程、风电新能源、桥梁管桩、超高层钢结构、水务工程等多领域。如今该公司的产品中,出口和国内销售的比重大约各占一半。

  陈兆年表示,近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宽。比如说港珠澳大桥的打桩管,约70多米长、直径2米,在珠海基地就可以轻松生产出来并且直接通过码头运往海上。目前公司生产的钢管大量用作海上平台建设,而海上风电项目也对钢管有着庞大的需求。

  陈兆年说,珠江钢管是中国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的生产商。近3年,公司业绩逐年递增。从复工以来到今年5月,累计生产香港机场项目、深中通道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项目、中海油陆丰项目、珠海水务项目等钢管产品约3万吨。

  陈兆年说,目前国家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清洁能源项目肯定会在其中占据不小的比重,比如说,深海天然气项目的发展,而公司在南海深海运输管道上已经有很深的积累。所以,珠江钢管已经为南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办好企业践行“双循环”

  今年以来,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此,陈兆年深有体会,她表示,企业的发展首先要依靠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陈兆年说,当初她提出把赚来的钱用来做技术研发、开拓更多客户,在公司内部还有一定的争议,“我告诉大家,首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客户,如果你只靠一两个或者十几个大的客户,这些大客户一旦不行了你也就不行了。”为此,珠江钢管主动向国外拓展,如今公司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都有出口业务,将钢管产品卖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

  而在钢管市场,陈兆年还发现了一片全新的“蓝海”市场。她在国外考察发现,欧洲很多国家的直饮水都是用不锈钢管来运输的,但不锈钢成本非常高,在中国全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她表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居民饮用水安全,将来肯定会掀起一场“饮水革命”,而饮水管道的革新也是必然的。于是,公司研发出了复合管,里面是薄薄的不锈钢,外面就是普通的钢材,既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又可以达到直接饮用的效果。“我们的输水管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相信在未来3~5年内,输水管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市场,市场前景不可限量。”陈兆年说,这也是公司践行“双循环”发展思路的具体行动。

  “我们办好自己的企业,就是最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因为3000多名员工背后是3000多个家庭,企业能够有订单维持下去,能够不减员、不减薪,就是切实响应国家提出的‘六稳’‘六保’政策。”

  而在今年初国内疫情严峻时,作为广州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陈兆年利用协会的海外资源优势,积极联系从海外购买防护物资,并捐赠给国内的医疗机构。为了让广州援鄂医护人员安心工作,该协会在陈兆年的领导下大力支持省妇联和市妇联发起的系列公益活动,免费为援鄂医护的家属送菜和做家务。

  “掌握核心技术不怕没饭吃”

  说起生产钢管,乍一听好像是传统产业,但陈兆年说,珠江钢管现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

  陈兆年告诉记者,早在1998年,她父亲就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大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2000年又引进了另一项UOE大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这两项技术都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公司后来成立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集中攻克这个卡脖子技术,后面的生产线都是我们自己研发、设计、拼装的。”

  “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就不怕没饭吃。”这是陈兆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陈兆年说,珠江钢管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成型、焊接、防腐以及无损检测”技术体系,拥有6500吨成型压力机组的JCOE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自主开发了用于材料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技术、高精度控制的扩径技术、用于合缝预焊的多辊中心预焊机技术,以及实现钢管高效率焊接的多丝埋弧焊技术和自动焊缝跟踪技术等核心技术。

  如今,珠江钢管逐渐成为中国直缝焊接输送钢管标准的制定者。陈兆年说,行业通用的深海输油管材只能承受1500米的深海压力,但公司院士工作站研发的3500米水深的钢管,在陆地上硬度很强,但到了海底柔韧性非常强,能够抵抗3500米深处海水的压力,还能抗腐蚀。而这种“独门”运输技术已经在之前的南海荔湾深水项目中有过应用。“我们已经掌握3500米超深海焊管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在中国将来的南海开发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陈兆年说,钢管产业已经有了颠覆性的升级,疫情过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公司的深海运输钢管会迎来更多的国内外订单。

  踏踏实实的“笨姑娘”

  如今的珠江钢管,已是中国最大直缝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连续十多年产量排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陈兆年感叹说,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陈兆年是一名“创二代”,父亲陈昌是番禺有名的实业家。20世纪90年代,陈兆年到英国利兹都市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硕士。陈兆年的父亲每年给她一笔留学费用,她把学费、住宿费留够了之后,剩下的钱就用于存定期、收利息,从而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在国外简直过着苦行僧的日子。从来不去唐人街吃饭,也不去外面玩,一个星期大概就十二三镑的生活费,能吃饱饭就行了。回国的话,机票我都是提前买,因为有折扣。我平常连坐公交车都不舍得,每天走路上学,这样一天可以省下1.75镑。”回忆起在英国留学的日子,陈兆年如数家珍。

  从英国读完硕士后,陈兆年选择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帮忙,从一名普通的财务人员做起。而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2005年她又到深圳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做回一名普通的“打工妹”,学习金融管理知识。

  2007年,父亲的公司要准备上市,陈兆年就回来帮忙,父亲让她担任董秘。“人家问我为什么用8个月就能让公司上市,第一,我熟悉流程,前两次上市我都有参与,第二,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材料审批快。”2010年初,在陈兆年的带领下,珠江钢管经过200多天的紧张筹备,终于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陈兆年也被业内人士誉为金融奇才。“我哪里是什么奇才,我只不过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的‘笨姑娘’。”陈兆年笑着说。

[责任编辑:杨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