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一份小菜中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
张 歆
夏至将至,拌菜上桌。
近日,友人在朋友圈晒出一份小拌菜:云南石屏豆皮、湖南小香芹、长白山野生木耳、山西十年水塔老陈醋以及内蒙古特产胡麻油,汇聚于一个江西景德镇产瓷盘中。这是绝佳的中国供应链发展的微观投射,这一“链条”对应的“底层资产”则是产业链。
产业链供应链看似抽象,实为“双循环”的物理支撑。无论是作为主体的国内大循环,还是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都需要产业链为介质、供应链为渠道。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有效应对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和稳步提升活力的进程中,稳健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以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优化升级,继续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如果以数据来印证: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3.3%;工业生产较快增长,1月份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消费拉动作用提升,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拉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
当然,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上奔跑的不仅是中国产能,还有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从积极因素来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对全球经济复苏有正向拉动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其中,按美元计价,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7.9%,进口同比增长51.1%,进口创下2010年3月份以来最快增速。流动的贸易与大数据背后,正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为世界经济战“疫”并加快复苏提供的产能支撑和物流通道。
从风险因素来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扰动。例如,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有色金属、黑色系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传导至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铜、铝、钢材等制造业原材料期现货价格同比普遍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且其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
面对输入性扰动,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发声,并引导相关部门形成“政策组合拳”进行快速反应,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化结构。这种快速反应,更多的来自更高层面的战略思维。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今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中,资本市场大有可为。资本市场具备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能够大力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形成良性循环,也能够以最短融资路径,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更高水平的连接、优化和巩固。
一份美味小菜中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的推送来到餐桌,这些看不见的环节背后,可能是一家或多家上市公司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如果进一步溯源,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应该也有资格获得一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