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首月“开门红”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增添信心
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央企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央企实现营业收入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1852.7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净利润1423.8亿元,同比增长10.2%;上缴税费3521.6亿元,同比增长18.2%,央企实现了首月“开门红”。
央企首月实现“开门红”,源于近年来央企持续推动改革与创新形成的发展优势,源于央企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布局结构获得的比较优势,源于央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形成的竞争优势,源于央企准确研判和把握市场形势变化形成的市场适应力,源于央企实施全球性战略布局形成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相对优势,源于央企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治理效能。
央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总要求,彰显了国有企业在稳增长、促和谐和保民生方面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优势。
央企实现首月“开门红”,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七大方面作了系统的部署和安排。国家各个部委和地方政府提前布局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并加大力度实施相关政策来稳增长和稳预期。今年1月份央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说明具有先行指标意义的稳增长措施作用明显,为2022年的稳增长和稳预期提供了信心基础。
当前,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需要进一步发挥好“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政策要求,正确处理好央企高质量发展与带动民营经济等其他类型经济融合发展的关系,在稳增长、促和谐和保民生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