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房地产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10-13 08:36:00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楼市长效机制稳步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房地产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已成为社会共识。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10年来,我国住房市场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一方面,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个目标作为重要任务全面部署,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逐步完善。各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始终不动摇,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城市主体责任和省级监管责任落实落细,房地产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坚定不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10年来,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132.34亿平方米,是上一个10年的2.2倍。

  与此同时,各地以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合理改善性需求、租赁住房需求为着力点因城施策。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部分城市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地,居民住房品质逐步提升,新建住房质量更高、配套设施更全、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

  另一方面,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顶层设计。我国以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为重点,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住房条件、支付能力,研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我国还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确保让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能够真正受益。10年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住房公积金惠及群体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展望未来,从增量看,我们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每年新增上千万人口,对城市的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仍将带来大量的需求;从存量看,我国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更新改造等方面的任务量也很大。城市住房以及基础设施等建设的增量和存量加在一起,再加上我们的乡村建设,仍将保持相当大的规模。

  当前,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接下来,我国将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提高住房设计和建设水平,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亢舒)

  “房住不炒”已成多方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10年来,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放在民生上,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立政策协同机制。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遏制投机炒房。主要包括加强住宅用地供应管理,建立住房与土地供应联动机制,以及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建立部省市联动机制。适应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部省市联动管控,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加强对城市“一城一策”的指导监督。

  健全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月度监测、季度评价、年度考核。对超出调控目标的城市,通过发函预警、会商约谈、调研督导等方式,督促城市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稳定市场。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3年行动,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按照“管住不管死”的原则,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同时,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未来,要继续坚持一个定位,也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做好房地产工作的根本遵循。要不断健全两个体系,一个是住房市场体系,一个是住房保障体系,这两者缺一不可。要努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要进一步完善人房地钱4个要素联动机制,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亢舒)

  【我这十年】

  湖北鄂州凤凰街道江城社区通用小区居民何为国:

  老旧小区焕新颜

  我叫何为国,今年72岁,住在湖北鄂州凤凰街道江城社区通用小区。

  国庆节期间,女儿回家来看我。她看到小区大变样,顿时明白我不愿去广州定居的原因。她说:“出门是江滩风景,附近就是菜场和医院。爸,你住在这里,我放心。”

  说起这10年身边的变化,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居住环境的改善。

  这个小区是原国家二级企业鄂城通用机械厂的职工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曾是鄂州环境比较好的住宅小区。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小区年久失修,墙面老化脱落、楼顶漏水、路面破烂、地下管网堵塞,生活极为不便。

  近年来,鄂州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一大批老旧小区蝶变重生。2018年开始,鄂州启动“40工程”,对主城区老旧社区实施改造,通用小区被纳入首批改造名单。几个月的时间里,小区里垃圾堆变身花坛,闲置地改建成小广场,篮球场改造一新,成为我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2019年年底,鄂州又启动277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从地面到立面,楼栋粉刷加固、空中“蜘蛛网”捆扎集束,墙上描绘的主题彩绘让小区居民追忆往昔。

  建停车棚、修建休闲步道、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过程中,我们小区居民的合理需求大都得到了满足,一个多功能宜居小区变成现实。改造后的老房子也再现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让我找回了当年“实干、严谨、团结、上进,通用精神永放光芒”的精气神。

  从新闻中我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鄂州已累计投入11.2亿元,对中心城区33个老旧社区、672个小区进行整改,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最盼民生问题,构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全市建成了35个晨晚锻炼点,打造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32个由小区边角地改建的“口袋公园”,让居民出门就能进公园。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职工从外面搬回来养老,小区现有50多名志愿者帮助社区清理垃圾死角,也为我们这些老人送来欢乐与温暖。我现在每天清晨都会在绿意盎然的小区快走、慢跑,周末还约上好友到社区活动中心下棋、练书法、做志愿者。鄂州环境优美,我有熟人相伴,老来心不空,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庆森 柳洁整理)

[责任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