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产业 拥抱金融 让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原标题:驱动产业 拥抱金融 让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切之事。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科技领域成就斐然,形成了产业引导科技发展的范式,新三角循环正欲代替“房产—土地财政—金融”的旧三角循环。
如何完美起步激活“科技—产业—金融”这台新引擎的动能,每一环都有自己的“钥匙”。
科技之于产业 需要驱动力
谈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代表认为,其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加强产学研资的深度结合,让科技成果能够及时产业化,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并为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持。
可要推动其良性循环,挡在面前的第一道门便是原动力不足。
“第一把‘关键钥匙’是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宋德雄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要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科技与产业不能“两张皮”。以江西为例,该省出台了《江西省实验室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启动建设复合半导体省实验室,加紧谋划食品、种业、中医药、氢能与碳中和、航空等领域省实验室,同时围绕14个产业链进行了产业攻关,做到“厂房在哪里,实验室就建在哪里;工程师在哪里,科学家就在哪里”,推动以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破解产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要良性循环,产业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宋德雄介绍,通俗地说,就是让科技和金融及时产业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把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宋德雄说,如L15高级教练机、“中芯一号”等,都是聚焦产业发展结下的“产业之果”。
产业之于金融 急需其活水化险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如何分散风险,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教授杨述明认为,需要新金融业态这第二把“关键钥匙”。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对此,有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数据资产、专利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代表说,这两年我国推进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发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金融新业态。这不仅助力了企业发展,还推进我国数字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了金融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了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科技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建信信托党委委员、副总裁王业强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核心是科技。“帮助核心技术自主突破、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也为科技人员、社会投资人带来持续回报,实现多方共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王业强说,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长期深远意义。
今年开年以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的高频词汇。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药方”,比如,山东实行了“成果贷”,宁夏有“宁科贷”,福建有“科技贷”。
“江西也实施了‘科贷通’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加大对企业的融资支持。”宋德雄介绍,下一步,还将围绕江西省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在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架构下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所投企业以重视研发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科创之于金融 等待的是“拥抱”
在科研人员看来,每一步小小技术问题突破尤其需要资金支持。早期前沿科技转化基金可能是第三把“关键钥匙”。
“原创性技术的产生极其困难,产生之后从实验室阶段到产业开发阶段更是难上加难。因这类技术缺乏对标和广泛认同,且风险较大,因此难以获得社会资本的认可。”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孙涛垒代表告诉记者,临床前研究资金投入压力巨大,一旦研发遇困,便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孙涛垒直言,由于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自己所开展的一项挑战重大疾病纳米原创药物方面研究的资金,基本来源于资本方友情支持和学校的支持,但这种支持规模要让成果走出实验室只是杯水车薪。
孙涛垒说,出于风险的考虑,社会投资基金一般只愿投临床阶段后期确定性强的成果,对风险极高的临床前研究鲜有投入。“目前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在招商引资扶持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孙涛垒说,但这对处于孵化期的高风险原创性技术企业作用还远远不够。
“建议政府参考产业基金模式,为解决原创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转化的瓶颈,设立专门的早期前沿科技转化基金,投资孵化期的原创性技术企业,助推原创技术的产业转化。”孙涛垒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要积极构建推动三者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杨述明说,新业态的出现,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携手,结成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