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赋能新质生产力 金融创新撬动科技创新

2024-05-27 08:38: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上海5月26日电 题:赋能新质生产力 金融创新撬动科技创新

  新华社记者桑彤、戴小河、王辰阳

  走进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的创新策源馆,碳索一号卫星、风云三号G星气象卫星、C919大飞机搭载的CJ-1000A大涵道比发动机、液氧甲烷火箭和发动机等“星、船、舰、大飞机”模型集中展现在眼前。

  科技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也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策源地。作为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区,“大零号湾”重点聚焦工业机器人、AI+生物医药、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是孵化培育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核心基地之一。

  5月24日,在上海市闵行区的“大零号湾”创新策源馆拍摄的风云三号G星气象卫星模型。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目前,“大零号湾”区域累计汇聚4000余家硬科技企业,估值亿元以上企业137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43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60家。

  为了服务好这些企业,闵行区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撬动和整合作用,构建“投、贷、扶”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首支“硬科技”创投基金——大零号湾创新策源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总规模1亿元;成立“大零号湾”基金联盟,目前已集聚65个基金管理团队,资金规模已超200亿元,目标达到300亿元规模。

  建设银行上海大零号湾支行作为“大零号湾”核心区域第一家开业的银行网点,通过善新贷、善科贷、科创贷、科技研发贷、成果转化贷等数十项科技金融产品,为“大零号湾”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大零号湾”的金融服务体系只是上海支持科创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市科技金融服务呈现出重引导、全覆盖、强生态的特点。

  5月24日,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管委会所在办公楼。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科技企业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各阶段的风险特征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信贷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保障与管理处处长李靖表示,上海市科委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从信贷、保险等方面着手,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通过雏鹰计划、科技助力贷、科技履约贷、小巨人信用贷等,尽可能覆盖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

  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坦言,科技金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帮助团队从创新创业走向了成熟的资本市场。

  泰坦科技2007年刚创立时,就是依靠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雄鹰计划”的20万元项目资助,走出创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011年,泰坦科技成为第一批获得“科技履约贷”支持的企业,融资路径借科技金融的助力快速打开,公司发展资金得到有效纾解。

  “到科创板上市前,接力基金及其他投资机构融资5亿元左右,加上科技金融政策带来的银行授信等资源,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庆透露。

  据悉,截至2023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为2.99万户,较年初增长近50%;贷款余额10486.31亿元,较年初增长52.14%。

  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过程中,上海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与金融工作的协同联动,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2023年11月,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立,涵盖银行、基金、保险、投资机构等近100家金融机构,为上海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成立至今,联盟已服务百家科技企业,成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中的重要组成。

  5月24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军介绍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新华社记者 桑彤 摄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作为科技和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托上海专精特新专板、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可转债发行交易平台、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等推动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军介绍,今年3月底开板的上海专精特新专板是培育上市公司的“苗圃”,是上海培育发展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有力抓手”,也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支点”。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看来,未来上海要加强整体谋划,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金融自身的良性循环,为经济、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能,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效能。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