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琼台合作共谱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海口7月30日电(记者冀泽、代超)“台湾可以种植的,海南也一定能种。”怀着这种信念,来自台湾屏东的黄益丰带着160株台湾“黑金刚”莲雾和种植技术义无反顾地来到海口发展,至今已19个年头。
地缘相亲、气候环境相近是琼台交流合作的传统优势。今年4月,中央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琼台两地合作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6日至30日,“海峡两岸记者特区行”联合采访团深入海南采访,实地感受海南与台湾合作的成果和前景。
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合作
一走进莲雾园,黄益丰立马双手捧起多年精心培育出的心血——表皮鲜红、果实饱满的“中国红”莲雾,展示给到访的两岸记者。
黄益丰的家乡屏东是台湾莲雾的重要产区,他初到海南时引进的“黑金刚”也是当地颇受欢迎的品种。但是“黑金刚”容易裂果,时间一久就易腐败,面对大陆广阔的市场,这一品种无法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
为此,黄益丰又引入马来西亚、印尼等地莲雾品种,进行混种配对试验试种,最终研发出甘甜可口、不易腐败的莲雾品种“中国红”。在这过程中,他种植的莲雾也逐渐受到大陆市场认可。如今,黄益丰的莲雾园占地1700亩,栽种近5万株莲雾树,每亩地的产值已达6至8万元人民币。
“莲雾现在是海南一张靓丽的名片。”被称为“莲雾大王”的黄益丰说,莲雾畅销大陆也带动了台湾莲雾的销售,让台湾莲雾种植户受益,企业目前正在打造莲雾集散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以来,共引进台资农业企业600多家、台湾优良品种80多类500多项。
今年6月底,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服务示范中心在海南省琼山区成立,琼台农业合作探索正在向市场营销、深加工、休闲观光等方向转型升级。
深化:经济文化交流契合
听一曲苗捏,赏一支舂米舞,用黎族语言“波隆(你好)”打声招呼——位于保亭县槟榔谷中活态传承的黎族传统文化给到访的两岸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副总经理陈国东介绍说,此地一直是黎族、苗族聚居区,早年以农业为生的居民收入微薄,连温饱都困难。二十年前,穷则思变的当地人建起了旅游区。
近年来,当地百姓依靠流转土地,在景区中从事经营或服务工作,种植槟榔、椰子、橡胶等作物,人均年收入已超过三万元人民币,绝大多数村民已实现小康。
“现在景区内工作的大多都是当地居民,从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到七八十岁的阿公阿婆都愿意在这里快乐工作。”陈国东说。
台湾《旺报》副总编辑宋秉忠在采访后认为,槟榔谷保留了当地少数民族村落特色,又吸纳居民在地就业,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海南旅游景区众多而设计各具特色,体现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创新和思考。
陈国东说,每到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和“七夕嬉水节”,作为活动主要举办地和“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的槟榔谷,都会吸引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共赴盛会。
2017年,台湾入境海南游客达16.68万人次,连续五年成为海南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地。海南近年先后开通了琼台直航航线。海南航空和台湾中华航空、长荣航空等均设有海口、三亚至台北、高雄以及海口至台中的直航航线。
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机遇
73岁的周义明教授精神矍铄,对于他领衔的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如数家珍。
从小生活在台湾,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发展三十年,醉心科研的周义明在2013年毅然辞掉美国待遇优厚的教职来到位于三亚的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吸引他的,是“大陆对科研的大力投入和重视以及三亚进行深海试验的便利条件”。
现在边开展实验边培养学生的周义明建议台青“登陆”发展。“大陆最近出台‘31条惠台措施’,台湾青年应抓住机遇,利用大陆平台资源,增长见识、发展成才。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应该将眼光放长远,积极探索外太空和深海,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贡献。”他说。
截至目前,在海南累计注册台资企业达1800多家,涉及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信息产业、旅游餐饮等多个领域。
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说,海南热情欢迎台湾同胞参与海南建设,希望台湾同胞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中受益。他表示,目前,海南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台商台胞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