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渔业  > 正文

宁波象山海洋渔业扬帆“蓝色经济”

2012-10-18 14:26 来源:中国象山港 字号:       转发 打印

  连日来,在齐心活鲜水产专业合作社的自备码头上,数艘洋地运销船正将透骨新鲜的螃蟹、鲳鱼等海货,装车运往全国各大城市。近年来,齐心活鲜水产专业合作社利用运销船直接在洋面上补给渔船、收购活鲜,建立了“渔场——收购——运输——市场”的渔业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这是宁波象山县发展现代渔业的一个缩影。10年来,从近海打鱼到远洋捕捞,从海里撒网到现代化设施养殖,从粗放型捕捞养殖到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全国第一个无人岛的公开拍卖……象山县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实践海域使用管理,渔业发展和海洋管理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海洋捕捞是象山县渔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十年来象山县本着“保护资源、调整结构、拓展远洋”的目标,深入推进捕捞作业结构调整,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机动渔船4196艘,外海捕捞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并有大马力洋地运销船数十艘,形成了“捕、运、加”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去年7月,随着象山县首支远洋渔业船队开赴北太平洋海域开展鱿钓作业,象山渔业进入了从单纯近海捕捞向近海与远洋并重发展的“远洋时代”,形成了“内外并举”的运作模式。

  水产养殖业异军突起,迈入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型向设施型、速度型向效益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的产业发展快车道。本世纪初以来,象山县推进渔业“捕、养、加并举”格局,建成8个农业部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3个现代设施渔业基地、6个宁波市农业产业化基地、11个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发展设施渔业8035亩,建设标准化池塘3万亩,全县养殖面积达20.5万亩,形成了以梭子蟹、大黄鱼、紫菜、南美白对虾等四大龙型产业为主导的养殖格局。2011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59.5万吨,列全国前五位,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6.5万吨,水产养殖13万吨,渔业总产出52.6亿元,比2002年增加69.7%。

  单一的捕鱼、卖鱼效益难以得到保障,象山渔民便把目光投向了流通、加工及营销等环节,编织延长“蓝色”产业链。10年间,象山县发展集生产、加工、流通“三位一体”的水产龙头企业52家,其中通过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认证企业16家;创建了“象山港”、“花岙岛”、“八排门”、“鸭嘴头”等24个有影响力的商标,注册“象山梭子蟹”、“象山大黄鱼”、“象山紫菜”、“南田泥螺”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获“中国梭子蟹之乡”、“中国海鲜之都” 荣誉称号,“象山海鲜”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现代渔业保障体系是象山县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10年间,象山县渔业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亿元,形成了以石浦中心渔港、鹤浦国家一级渔港为中心,石浦东门渔港等二级渔港为支撑,高塘金高椅渔港等三级渔港为基础的渔港布局结构。建成了国内首个集信息指挥、渔民安全转移保障、航标气象安全辅助于一体的渔业船舶防台避风专用锚地、全国一流的智能型县级海岸带管理中心、亚洲最大的符合HACCP规范和管理要求的新“中国水产城”等。渔船安全救助(指挥)信息与动态管理系统和县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中心的建成,以及AIS避碰船载终端设备、北斗卫星信息终端设备的安装,为象山县渔业安全生产和科学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海洋渔业生态环保建设步伐加快。10年间,象山县始终秉承“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海洋开发和保护理念,促进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双赢,先后组织了“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组建了全省第一支赤潮监视志愿者队伍,发起了“中国海洋论坛”专题活动,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县。为了破解土地制约难题,象山县积极创新海域使用、管理模式,成功实施了大目湾新城建设“海域直通车”工作、全国首个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颁发、象山大羊屿岛全国首个无人岛公开拍卖,开启了我国依法护海护岛的新篇章。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浩瀚大海,蓝潮澎湃,海洋开发已成为象山县获取新兴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跨越的“蓝色引擎”。

[责任编辑: 杨丽]

相关阅读: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