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玲/画
“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在5月27日举行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指出,3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5月28日《京华时报》)。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妈妈,动用各种关系和渠道,企图从国外为他们的孩子“淘”到纯正的原产地“洋奶粉”。在新西兰,很多华人聚集区超市的奶粉供应不断吃紧:起初,奶粉上架没几天就销售一空;后来,上架当天就会一扫而光;再后来,奶粉刚一上架就被一扫而光(5月28日《南风窗》)。
从乳制品质量问题被频繁曝光,到奶粉质量“历史最好”,这一跨度实在不小。人们在表示质疑之余,更多的是对乳业市场的担忧。如果奶粉称得上“最好”,会不会误导人们对奶粉的消费观。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谁来担责?此外,奶粉“历史最好”会不会误导监管部门放松警惕,使得刚刚有所好转的乳业市场再度陷入重重危机?
质疑归质疑,但仔细想想,奶粉质量“历史最好”也许是一句大实话,因为对比以往的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性早熟等等,已经将人们对奶粉的信任度逼到了悬崖的边缘。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妈妈,动用各种关系和渠道,企图从国外为他们的孩子“淘”到纯正的原产地“洋奶粉”。经过近年来的弥补修正,同时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监管不力的现象也有所缓解。在此背景下,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指出目前奶粉“历史最好”,虽然有点儿自说自话的意味,但似乎也是实话实说。只不过,如果“历史最好”属实,也丝毫不值得庆幸,因为奶粉质量虽然相对之前有所提升,但并不表明整个乳业市场已经足够让人放心,消费者能否对国产奶粉重获信心,必须交给市场验证。
在去年6月中国奶业协会召开的论坛上,我国现行乳业行业标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主要源于我国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而国外一般为50万个/毫升,如此相差悬殊的标准甚至被看作全球乳业的笑话。标准的低下,受损害的无非是广大消费者,因为对细菌数的宽容,实际上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危害。因此,“历史最好”固然是一种细微的进步,但是与“全球最差”进行对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乳业标准一日不提高,消费者权益就一日无保障,即使监管再严厉,有标准的保护,中间始终会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弃“全球最差”乳业标准言其他,都将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应该说,乳业经历这么多风雨后,相关部门在质量检测、行业整顿、打击问责乳企等方面都作出了一些成绩,能够换来奶粉“历史最好”的局面实为不易。不过,我以为中国乳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乳业标准,彻底扭转“全球最差”的乳业标准形象。唯有如此,“历史最好”才能助推乳业越来越好发展,从而真正树立全球乳业大国的良好形象。(林萧)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