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环保部: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将继续对环境违法零容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兰旻):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陈吉宁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表明当前的治理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他同时强调,今年环保部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坚决治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治理是每年中国两会期间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尽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实施3年,但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秋冬季,中国多地仍频现重污染天气,这也令外界对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是否有进展产生了疑虑。在当天的记者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空气质量主要受污染物排放量和气象条件两个变量的影响,如果用国际通用的办法即三年滑动平均法进行评价,中国大气治理是有效的,方向和举措是对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0%、31.3%、31.9%。2016年74个重点城市,去年PM2.5平均浓度是5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0.6%。与此同时,优良天数的比例在上升,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也在明显降低。”
不过,面对成绩,陈吉宁也坦言,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京津冀地区冬季取暖的污染改善程度不大,此外,由于PM2.5成因较为复杂,涉及多方面污染源,给各地在综合施治时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冬季供暖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加大防污力度,环保部也将加大源解析等工作的力度,指导地方科学治理污染。他说,“近些年,我们分别对北京、天津等35个城市开展了源解析的工作,基本弄清楚了比如说燃煤、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秸秆焚烧等等。它们都是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各个地方的污染源的来源和构成比例是有差异的,即使在同一个城市,由于季节性的变化,这个来源也会有所变化。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指导地方更有针对性,更好地科学决策、治理污染。”
自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生效实施以来,各种配套法规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环境守法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企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偷排偷放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某些地方企业在中央环保督查组离开后马上死灰复燃,继续肆意违法排污。对此,陈吉宁强调,将继续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继续开展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活动,督政和查企并重,严惩违法和规范执法并行。破解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这些法规在实施中有更强的操作性,更具体。不断加大执法力度,通过不断地查处,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把环保法落到实处。”
陈吉宁表示,今年要完成15个还没有进行中央环保督察省份的督察任务,《环境保护督察条例》也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通过扎紧法治的笼子,全力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