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岁末,黑土地上再传喜讯:按可比价格计算,预计全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以上,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宏观调控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黑龙江制造”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向发展的巅峰。百姓端上了盼望已久的“饭碗”,腰间的口袋越来越鼓了……在2007年的中国经济交响曲中,“黑龙江”不愧是一个高亢的音符。
“上大压小”成功落地
2007年5月20日,拥有40年历史的大唐佳木斯第二发电厂在我省率先实施关闭爆破。那一声声震天轰响,拉开了全省小机组关停的序幕,也激醒了人们的头脑:单纯的“GDP崇拜”已成为过去,又好又快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真正的主旋律。
在这个厂工作了38年的老职工刘廷义如此坦露心声:“这个电厂太老了,耗能高,还污染环境。小厂关了,会有更好的大厂建起来。”
事实没有让刘廷义失望。仅仅时隔半年,11月22日,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2×300MW“上大压小”新建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批复。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描绘了这个项目的美好前景:预计2008年底前两台机组实现正式投产。投产后每年可缴税金1.5亿元,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代替现有小锅炉366台,拆除烟囱288根,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年节约燃煤52万吨。节能降耗、增产减排、改善环境都将通过这个项目变成现实。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是这轮宏观调控最为显著的特点。“上大压小”,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黑龙江成功落地。宏观调控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王文艳欣喜地对记者说,省发改委已审批通过了2006~2020年哈尔滨市热电联产规划,确定了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为呼兰、松北两区供热供暖的主热源。项目投产后,区域内227台小锅炉将陆续关停,169个烟囱将与市民挥手作别。
一项项利国惠民工程的实施,彰显了政府对环保和民生的极大关注。2007年,我省关停了共计72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小火电机组,依法关闭小煤矿433处。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和7%左右。能耗下降了,经济增长的列车并没有慢下来。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90.3亿元,同比增长15.8%;主营业务收入4949.5亿元,同比增长11.1%。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家宏观调控这个指挥棒下,我省的经济增长方式更趋科学,经济增长内驱力日趋强劲。宏观调控将黑龙江引向一个新的起跑线。
“黑龙江制造”勇闯市场
“黑龙江制造”堪称中国装备制造业中的强劲一族。不仅国内,更包括国际的采购商们,向“黑龙江制造”抛出了大把的采购清单。
11月6日,齐二机床集团在上海举办的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了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XNZ2430新型大型龙门式五轴混联机床和国内首台、亚洲最大的SKCR165/1200型数控纤维缠绕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展会期间,齐二机床集团先后与大港油田、哈电集团等企业签订合同近3亿元。
一重集团近日签定了出口韩国的5米宽厚板轧机主机的供货合同,实现了我国宽厚板轧机主机出口零的突破。据了解,今年前十个月,一重集团签定的出口合同总额超过2亿美元,为2006年同期的5.4倍。
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正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奔跑着。其奋发有为的姿态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最为亮丽的风景,其勇闯市场的劲头正在转化为强劲的生产力。省经委主任陈长涌说,我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竞争优势与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07年,1.06亿元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投向了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批牵动作用强的项目,企业发展如虎添翼。
在黑龙江这片老工业基地上,新型工业化就像一驾巨型马车,政府伸出了手,有力地推动它前行。作为市场和创新主体的企业,也在紧紧抓住时机,沿着企业信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经营国际化的路径,昂首阔步向前进。
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工程,对于黑龙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面对各种挑战,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必将助力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
不同资本竞相叩响龙江大门
无论是一年一度的哈洽会,还是在“走出去”参加的各种展会上,黑龙江以真诚合作、热情开放的姿态走入人们的视野。“筑巢引凤”,这个充满东方色彩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各种不同资本竞相叩响了黑龙江的大门。
2007年9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出资12亿元对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组,占有重组后东轻的75%股份。12亿元,对于急于发展、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东轻公司来说,堪称“雪中送炭”。总投资29亿元的东轻超大铝板带材项目因此获得了发展的强劲动力。
无论是外来投资者,还是本埠企业,皆以务实、开放的心态,从战略高度勾画未来合作的“路线图”。
产业招商成果丰硕。我省曾是全国产糖大省。但当糖业走向市场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弱化。为了激活昔日的“甜蜜产业”,政府、企业纷纷“走出去”,意欲“请进来”。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黑龙江17家大大小小的制糖企业,已有14家分落两大糖业巨头麾下。中国最大制糖企业——洋浦南华糖业集团,我国北方最大的甜菜制糖企业——河北天露集团,成为这场并购的主角。在这场并购中,还出现了来自大不列颠的英国糖业(海外)有限公司的身影。
远道而来的投资者对黑龙江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颇为赞许。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副总裁郭继华说,他们是很务实、想干事的人。为了支持南华,海伦市委、市政府把20万亩甜菜种植列为全市大事大项第一号,全力为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提供原料,确保项目扩产。正是这种诚心和干劲,引来“凤落枝头”。
黑龙江正在利用各种平台,充分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美好形象。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还使众多投资者得到实惠。今年,外商在黑龙江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50%以上。合作双方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 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