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2月,甘肃酒泉市肃州区西洞镇罗马村的非耕地日光温室小区,一排排半地下式的温室绵延不断;走进温室,绿油油的辣椒成串,西红柿红润光泽,茄子压弯了枝干。
“原本这里是一片戈壁滩,现在这里成了村民致富的‘聚宝盆’。”肃州区蔬菜中心驻点技术员崔海成介绍说,目前,罗马村的小区温室面积达500亩,单座温室亩产蔬菜5000公斤以上,每个温室年收入1.5万元至3.2万元。
从2000年开始,肃州区就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发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为依托,通过不断试验示范和创新,研究开发出了一套适合西北地区应用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体系,使肃州区3000多亩戈壁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沃野良田。
“目前,甘肃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郑华平说,“十一五”以来,甘肃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支撑体系逐步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农牧业新品种(系)70多个,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一大批抗旱、节水新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走在了前列。”
目前,甘肃已组建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创建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富民强县工程、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等项目,甘肃已有国家富民强县工程试点县43个,46个项目在大部分市州落地开花。同时,86个县区下派科技特派员6840人,成为一支活跃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的新生力量。
郑华平介绍说,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甘肃河西、沿黄星火产业带制种、酿酒原料、高原夏菜和中东部旱作农业区马铃薯、苹果、中药材、陇南山区花椒、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甘南、河西牧区的牛羊产业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陈发明 于成哉)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