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正急切期盼着中央政策之光的照耀。
2003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各地方的区域合作风起云涌,东北三省的东部地区,也于2005年迈出了区域合作的探索步伐。从最初的非正式论坛,到“12+2”的地方政府间合作,再到进入三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视野,7年时间,东北东部经济区由“纸上谈兵”发展成正式合作。
而今,东北东部合作已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更进一步的区域合作已超出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迫切需要中央层面的支持。最具体的诉求便是,希望将正在编制的东北东部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
“纳入国家战略后,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产业定位、发展政策、资金倾斜,包括延边地区的开放等,就会有一些明确的战略思路和具体项目出台。这样就会使东北东部经济带跨越发展。”丹东市东北东部城市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杨光认为,从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如今也到了反哺延边地区的时候了。
1. 丹东领衔
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发端于2005年。这一年,丹东市牵头举办了首届“构建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连续两届论坛的举办,在加强区域合作的诸多方面取得广泛共识。
2009年9月24日,由“东北东部经济带论坛”升格而来的首届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在丹东召开,辽吉黑三省12市共同签署了《东北东部十二市(州)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由于这12市属于广义的长白山地区,这一经济带亦被称为长白山经济带。
之后,东北东部12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又先后在通化、牡丹江、鹤岗举办三届。
之所以由丹东率先提出、推动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是因为丹东对外开放战略的两大核心支撑之一就是面向东北东部地区的开放,同时丹东也是东北东部地区最方便的出海口。“无论是从地理位置、经济战略还是改革开放的意识,丹东都要推动这个事情”,杨光表示。
作为这一区域合作的领衔者,丹东无疑需要拿出实质性的动作以示诚意。早在薛恒任丹东市委书记期间,就明确表态,丹东“将千方百计地提供资源共享服务”、“丹东的资源就是大家的资源”。
[责任编辑: 吴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