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襄阳4月12日电 题:湖北襄阳“三万”活动让乡村成为“绿色家园”
作者 杨泽文 尚华珍
通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简称“三万”活动),如今的湖北襄阳新建村和堰河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
“我们村3组的沈正英,60多岁的老太太,腿还有点残疾,有一次出门看到马路上有一个烟头,艰难的蹲下身子捡起后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她都能做到,我们更应该做到。”4月11日下午,记者刚走进卧龙镇新建村,热情的村民便围了上来,讲述家乡的变化。
“以前,我们的垃圾都倒在家门口的粪堆上,到时间就拉到地里当粪肥。不能当肥料的就倒在进村的路边或者附近河里。风一吹,垃圾飘得到处都是,太阳一晒,臭气熏天。”新建村村民、保洁员兼监督组长许得柱说,现在各家各户都将垃圾装在垃圾袋里,满了后仍进垃圾箱,集中运往中转站。
据了解,新建村是襄阳市第一家建封闭式垃圾中转站的村庄,该站已经运营1年多了,全自动装卸,日处理垃圾能力120吨。
自“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洁万家”的干部们探索出了“村收集、镇转运、区专业化处理”的三级模式,即村民将垃圾放在门前,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收取,再送至镇上的垃圾转运站,最终送至电厂。这一模式,很快在当地推广开来。
废纸烂布头废塑料等“干垃圾”放在纸箱里;茶叶根、剩饭菜等“湿垃圾”放在塑料桶里;有害的农药瓶、废电池等单独放置,统一销毁……“三万”干部给五山镇堰河村带来的垃圾分类措施,在短时间内让村貌发生了大变化。
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带动了当地有机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如今,当地出产的有机茶平均价格卖到每斤300多元,年产值近1000多万元。村里开办了28家农家菜馆,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年收入近200万元,真正实现了“吃生态饭,挣环境钱”。
据襄阳市“三万办”主任李光合介绍,自2012年12月,该市借助“三万”东风,通过政企联手,建立农村垃圾收储、清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全市聘请了1.09万名保洁员、建垃圾池2万多个,新配垃圾桶11.3万多个,为乡镇配备封闭式垃圾清运车4075辆,一个覆盖全市的农村垃圾清运系统正高效运行。
目前,襄阳市农村基本实现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的集中处理,严格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
[责任编辑: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