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怒江4月16日电 题:怒江大峡谷边民的“脱贫曲”:从茅屋到“小洋房”
作者 王艳龙
进入四月,怒江大峡谷春意盎然。65岁的傈僳族老人桑阿大扒(音译)掇了一条凳子,悠然坐进新建不久的“小洋房”,沏上一杯茶,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老来得福”的日子。
桑阿大扒的家位于怒江边的一个山坡上,距离云南怒江州州府六库镇数公里。记者日前拜访他家时,这位新建村“新村民”告诉记者,搬到这里,他家的生活经历了“三部曲”般的转变。
“我是第一批搬迁到这里来的老移民。搬迁后,生活越来越好。”桑阿大扒说,1988年,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他从怒江州古登乡的茅草棚里举家搬到了新建村,入住当时部队留下的营房,开始新的生活。
离开“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老屋后,桑阿大扒一家8口人挤在一间营房里,显得拥挤不堪。
随后,政府为了帮助这些村民,引导他们养猪。桑阿大扒也跟同村的其他人家一起,开始养猪,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1992年,我就盖起了这几间老瓦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桑阿大扒称,搬迁出来4年,他家生活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而后,随着云南开放发展,利好“春风”一次次吹进怒江大峡谷深处。2011年,在当地扶贫办给予1万元人民币的支持下,他自己凑了5万元人民币,又盖了新房。
桑阿大扒新盖的房子外墙贴上了瓷砖,地上铺了地砖,算是当地不错的“小洋房”。屋里墙上挂着他妻子作为傈僳族人形象代表的大幅照片,柜台上液晶电视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放于屋子中间的茶几上摆满了瓜子、糖果等。
桑阿大扒说,如今他的妻子是村里民族艺术团的,经常参加村里的文艺活动。儿子在外开面包车运客,自己就种种菜和协助家人喂猪,全家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事实上,在当地,像桑阿大扒一样搬迁到这里的村民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盖起了漂亮新房屋。怒江州扶贫开发办公室表示,作为云南最为贫困的地方,怒江州正在加大扶贫力度,通过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安居工程、产业开发、易地扶贫开发等方式,帮助全州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与缅甸接壤,总人口50来万人。由于地理环境等限制,全州所辖4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2012年,贫困人口有23.9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53.9%。
该扶贫开发办公室介绍,怒江州已经制定了《怒江州扶贫攻坚总体方案(2013—2017年)》,方案涉及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五项工程,计划推进20件实事44个项目,总投资481424万元人民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争取国家支持,解决较大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完)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