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劣五类水质的臭水沟,到水清岸绿,辽河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中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2013年9月举行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上,辽河流域治理作为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典型范例,得到了充分认可。辽河是如何实现污染治理的突破?其过程中又破解了哪些难题?在全国水污染防治严峻的形式下,辽河模式对其他河流治理又有哪些启示?记者专访了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朱京海。
记者:辽河治理大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朱京海:到现在辽河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九五”开始治理到“十一五”,主要是遏制辽河继续污染的态势。第二个阶段是“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十一五”的后3年,辽河在国家考核的指标化学需氧量(CO D )上消灭劣五类。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在国家考核的所有20多项指标上全部消灭劣五类。
记者:作为老工业基地,辽河治理面临哪些挑战?
朱京海: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这是很难的。尤其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更困难。第二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2008年开始,辽宁省重点实施了辽河治理三大工程,即实施以造纸企业整治为重点的工业源治理工程;以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为重点的生活源治理工程;以河流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同时,对辽河沿岸的食品、化工、印染、糠醛等高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要求关闭。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辽宁省、市政府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在辽宁日报公开公布了项目名单及责任人,由市县政府一把手分别担任河长、段长。省环保厅建立了厅长包片、处长包市、定期督导、定期通报的督查工作机制。此外,还建立完善了水质分析预警和超标处罚制度。
记者:针对辽河治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有哪些应对措施?
朱京海:首先是机制体制创新。我们划定辽河保护区,划区设局,设立了正厅级的辽河管理局———临河管理局。它集各部门的权利于一身,破解了行政条块的分割,这对辽河治理至关重要。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们实施了环境优化发展战略,通过环境优化发展的战略来调整产业结构。比如说造纸行业对环境影响尤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辽宁417家造纸企业一次全部停产治理。按照“上大、压小、提标、进园”的方针,辽宁省推进造纸企业升级改造,目前已经在鞍山、沈阳等地引进规模大、标准高的现代造纸企业集中进入造纸产业园区,既便于监管污水排放,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
2012年年底建成运行的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0万吨,远期目标处理能力80万吨,设计能力占沈阳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的一半以上,是目前东北地区规划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它的建成使沈阳城区污水100%得到处理,由此关掉了浑河32公里城市段的最后一个排污口———凌空暗渠排污口,结束沈阳向浑河排放污水的历史。
针对辽河污染特点,解决城市污水对辽河的污染“十一五”期间,辽宁投资近百亿元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经过几年持续发力,至2010年底,辽宁省境内的辽河流域按化学需氧量考核全部消灭了劣Ⅴ类水体。到2013年,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数达到136座,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86.1%,县级市污水处理率达82%。
记者:下一步辽河治理的目标是什么?
朱京海:下一步目标总的来说,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流域。具体水质目标是干流达到四类,消灭劣五类。习总书记在“两会”上已经提出“美丽中国”具体目标,河流达标不达标,就看市长能不能下河游泳,什么样的水能下河游泳,要三类水体以上。水质我们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全面恢复生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同时我们还要建设城市带、旅游带、生态带。
(本栏稿件由新华社C NC环境电视节目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