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满29岁的周冯锐铖外表看起来仍略显稚嫩,但内心却涌动着强大的创业激情,这位小伙子以14.5万元的注册资本,创立了重庆需求侧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周冯锐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就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直到重庆市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才让我彻底打消了顾虑。”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上半年收入近90万,并争取到了重庆市首个节能改造示范性工程参与资格,挖到了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桶金”。
释放创业动力
周冯锐铖曾是国家电网的一名工程师,谈起创业的经历,刚开始他也遭遇了家庭的不理解和重重困难,但幸运的是,赶上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机遇。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合同能源管理,对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和事业型单位办公楼、大型商用建筑和国营企业厂区用电进行节能改造。创立企业过程中,认缴制、先照后证等给了我很大的便利。”周冯锐铖说。
2014年上半年,周冯锐铖的公司已实现营业收入87.6万,员工人数接近40人,缴纳税收1.6万元,其中因国家合同能源管理优惠政策减免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3.37万元。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周冯锐铖将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4.5万元认缴增资到1200万元,从而打破了先前因注册资本较低而难以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立足的劣势,争取到了节能改造示范性工程参与资格并验收合格,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想想以前,我们连申报政府项目的机会都没有,是国家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策给了我拿技术去换信任的机会。”他说。
周冯锐铖的经历只是重庆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激发民众创业激情的一个缩影。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介绍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释放政策红利,民间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投资活力明显增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至6月底,重庆市共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1.05万户,其中企业3.81万户,同比增长27.56%;新设企业注册资本达1444.32亿元,同比增长112.91%。投资活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帮扶微型企业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重庆市小微企业数量和大学生创业人数都呈现出“井喷”态势。黄波告诉记者,由于重庆市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据悉,截至2014年6月底,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11.83万户微型企业中,有1.64万名重庆市创业大学生,他们带动了近13万人就业,重庆市大学城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
重庆市研究制定了微型企业“1+3+3+3”政策扶持体系,将在校大学生纳入该政策重点扶持人群。按照这一政策体系,每户微型企业可享受政府一次性给予的3万元至5万元创业资本金补助,10万元以内的税收奖励,以及15万元以内的无抵押担保的基准利率创业扶持贷款,并给予账务代理补助、会展补助和社保补贴。近30万元的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因启动资金不足而缺乏创业信心的问题,带动了更多大学生创业。
重庆工商大学5名统计学研究生受到微型企业扶持政策的鼓舞和支持,创办了重庆荜晟统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这是重庆第一家以专业统计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分析为主的第三方统计咨询服务机构,5名学生不仅实现了创业梦想,而且填补了重庆第三方统计咨询服务机构的空白。
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刘真海,在没背景、缺资金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帮助下,他出资10万元创办了重庆软晨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办公系统软件开发。在发现微信商机后,刘真海的公司开始转型,将经营项目转向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微信服务,帮企业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实现更多功能。如今,刘真海的公司员工数量已从开始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从开始的零业绩,发展到现在年产值预估1000万元。
据介绍,在重庆沙坪坝、南岸、永川、北碚、万州等高校聚集区已建立起12个大学生微企创业园,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和部分办公设备,及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到营销推广等“一条龙”服务。重庆市户外用品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建在重庆万州三峡服装学校内,采用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方式,对入驻孵化园的微型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管理、订单支持;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拿出1.25万平方米场地给大学生创业,如今,该校的学生已成功创办132家微型企业和50个微型企业孵化团队,年产值近千万元。目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洽谈项目达3000余个,年营业额突破20亿元。
统计显示,目前重庆市微型企业解决了88.9万个就业岗位,户均带动就业8人左右。而在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11.83万户微型企业中,有1.12万户微型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其中,939户增加了注册资本,189户注册资本增加到100万元以上,5户注册资本增加到千万元以上。
推进“严管”工作
在注重发展的同时,重庆市工商部门在改革中还注重强化市场监管,同步推进“严管”工作。
“在放宽准入的同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改年检为年报制度,强化了抽查监管、重点监管、协同监管、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信用约束、推进社会自律监管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做到‘宽进’和‘严管’同步推进。”黄波说。
重庆市工商局信用处处长张俊林介绍说,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药品交易、财政性资金涉及款项补助审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重庆初步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严管格局,有效约束了失信行为。
黄波告诉记者,在强化市场监管和推进“严管”工作方面,重庆出台了四方面举措。
一是找准监管执法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执法理念,“惩大恶、戒小过”,对首次违法、情节轻微且及时纠正的免于经济处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敢于亮剑,敢于打破潜规则。
二是以情报信息为引领,提升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研判能力。在全国工商系统率先成立了情报处,负责全系统情报信息的管理、指导、协调、督办。建成了集互联网情报监测、情报分析研判、情报信息管理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情报信息工作平台,逐步实现了从靠举报、等案源的被动工作方式,向搜信息、挖情报的主动出击转变。今年上半年共搜集各类情报1906条,案件转化率达53.1%。
三是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提升查处能力。建立了以重庆市工商局指挥中心为枢纽,集3G视频传输与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案件指挥系统,实现远程指挥、远程监控和案件指导,增强了执法办案的统筹指挥能力。建成了电子证据取证实验室,具备电子证据的远程取证、现场勘验和实验室分析三大功能,有效解决网络违法行为的“取证难”问题。
四是以信用约束为重点,建立“黑名单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健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开发建设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征集整合65个市级成员单位和38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2677.3万条,且信息量保持着年均30%的高增速,有效约束了失信行为。
在重庆市江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前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业务的陈丹丹对本报记者说,她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未来很有信心。“过去是‘先证后照’,要求企业把所有前置许可项目办完后才能拿营业执照;现在是‘先照后证’,允许企业先拿营业执照,再去办理相关证件,节约了时间成本。此外,年检改年报制度等改革也方便了企业,对于工商登记改革的后续监管和配套措施,我们企业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让市场更有序。”陈丹丹说。 (田珍祥)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