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四川人、重庆人少不了要熏制一点香肠、腊肉、排骨,这竟然要被环保部门“整治”了。四川达州市环保局一名官员说,该市自1月份以来“持续不散的雾霾”应归咎于当地人对熏制腊肉的偏爱。该市城管执法人员已“突袭和强行关闭”该市多家腊肉工厂。从1月20日起,重庆市环保局将会同市政公安等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一起,开展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专项工作。(1月25日《新京报》)
感谢环保部门能有这么强烈的责任感,但如此循烟问责,是否问错了方向?稍有点年纪的人可能记得,当年,工厂的“浓烟滚滚”是用来赞美祖国建设新面貌的,现在既成公害,就该从工厂查起,要讲整治“雾霾”,排名第一的罪魁祸首,无疑是企业不达标的排放,元凶不查,究竟为何?再往前溯,“炊烟袅袅”曾是田野美景的迷人写照,今天却成了“雾霾”的替罪羊。若说四川人、重庆人熏制腊肉过年的风俗,少说也有数百年了吧,过去怎么没见“雾霾”呢?第一把板斧砍掉的居然不是企业不达标的排放,而是百姓为了过年而少不了的熏制腊肉,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放过了企业不达标的排放,肯定不是因为环保部门不知道它是元凶,很可能是因为这个硬骨头实在难啃,还因为啃掉这块硬骨头,会把GDP啃下来,不好向上面交待。元凶之外,应该还有“次凶”,那该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尾气,它居然也不在整治之列,同样有可能是因为整治难度太大,难以迅速见效。于是,板斧就砍向了熏制腊肉。作出如此的决策,为何不考虑一下,要得罪多少老百姓,就不怕百姓群起而吐糟拍砖?为何不评估一下,杯水车薪,缓解不了多少雾霾,到头来,难免徒劳而无功?说到底,在有关部门利弊得失的排列中,群众的位置其实并不高;在轻重缓急的权衡中,群众的份量恐怕并不重。要讲执政为民,利为民所谋,依然任重道远。
如果通过整治熏制腊肉来缓解雾霾的办法也想出来了,不得不让人揣测:下一步会不会整治油锅炒菜?百姓固然需要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但不能因此就把整治空气污染的球踢回给老百姓,尤其不能用损及百姓生活的方式来推卸整治者真正需要承担的职责:重点整治企业不达标的排放,重点整治越来越严重的尾气的排放。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