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贵州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称贵州西南大宗)发布公告称,“因服务器受到攻击,导致原油数据延迟并出现波动异常,异常期间(7:00-7:46)发生的交易做无效处理。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贵州西南大宗,工作人员称,“将提交记者问题给相关部门处理。”截止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4月13日,贵州西南大宗发布了《关于原油数据异常处理的公告》。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公告中看到,“2015年4月13日开盘,因交易中心服务器受到攻击,导致原油数据延迟并出现波动异常,由此给交易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交易中心网络运维部积极处理,目前原油数据已恢复正常,该异常情况已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结合交易市场数据异常处理惯例及《交易中心异常情况处理办法》,经交易中心研究决定,对于行情异常期间(7:00-7:46)发生的交易做无效处理,其它时段及其它交易品种的正常交易不受影响。
业内人士唐先生对中国经济网记者指出,“贵州西南大宗将所谓异常期的交易数据做无效处理,对普通投资者是非常不公平的,其公告并没有提供服务器被攻击的相关证据,其认定为无效交易显得颇为蹊跷。”
唐先生说,“现货交易所将交易数据做无效处理,多是因为交易所会员单位在该时段出现了大幅亏损,终端客户赚了会员单位的钱,会员单位为了挽回损失,与交易所协商后做出的有利于会员单位的处理办法,简单的说就是亏钱不想认账。”
“正规的现货交易所都有完善的灾备系统和防火墙,网络攻击导致贵州西南大宗出现46分钟的波动异常较为少见。”唐先生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现货交易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现货投资的实际已经变成一场对赌游戏,交易所、会员、代理商层层设陷阱,利用夸大宣传欺骗投资者的同时,又用高额回扣发展代理网络,吸引投资者投入大量金钱进行现货电子盘投资。
现货交易平台这种种乱象背后,所采用的“做市商”制度逐渐浮出水面。做市商制度交易,也经常称为“分散式柜台交易”。
北京一位投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贵州西南大宗的盈利模式,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在开展经纪业务和实际交易的过程中,必然充满了为了钱而产生的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
“客户的对手盘其实是现货交易所的会员单位,投资者相当于和会员单位进行对赌游戏,如果客户赚钱,会员单位就赔了。”该人士说。
南方某现货交易所负责人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贵州西南大宗的无效处理极不合理,价格是交易所给出来的,即使有个别客户在该时段获取了不法收益,也不能将所有客户的成交数据都做无效处理,这样对多数投资者不公平。”
“交易所服务器遭受网络攻击较为多见,被攻击后启用灾备系统恢复数据即可,很少会出现贵州西南大宗这种长达46分钟的交易数据都被认定为无效交易的。”该负责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记者 张海蛟)
[责任编辑: 王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