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9月14日9时讯 “一个高新发展区,引进国际国内的大型企业固然重要,但能够培育出大企业才是根本,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近日,记者来到北部新区采访,谈及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聚上千家互联网企业,并将在2017年实现千亿产值,北部新区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筑巢引凤:打造更适合企业孵化的产业园4.0版本
“从几个人挤在咖啡厅的椅子上办公到集体办公室,再到拥有单独房间、单独楼层,甚至拥有自己的大楼,这个过程让人兴奋,但也来之不易。”在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从事手机APP产业的创业者李先生告诉记者。
“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北部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杨春林直言不讳,前几年,有大约60%的企业不能度过“三年发展期”就失败了。
这一现象,让产业园的决策者们意识到,要留住企业,必须盘活企业,必须创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简单的修楼引进项目,只能达到1.0状态,企业生命力不强。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在园区智慧化管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据介绍,产业园开发了供园区企业能够实时信息交流的手机APP,方便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互动。
记者在产业园看见,一楼咖啡厅里,一群创业者正在讨论企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园负责人介绍,三到六个月后,初具规模的企业会进入二到四楼“孵化营”集中办公。之后,脱颖而出的企业能够进入更高楼层办公。通过这种方式,产业园对企业进行差异化细分,实质上提高了企业之间的连接程度。
“试想一下,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在某一个阶段失败了,想换个地方东山再起,这个时候他发现,孵化园一楼的众创咖啡厅有他需要的人才和点子,二楼有曾经合作过的合伙人,手机APP里有他需要的产业发展信息,他还会走吗?”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负责人说,提高企业连接程度,加强产业智慧化建设,控制人才散失速度,三者相辅而成的产业生态,就是产业园的4.0状态。
据了解,目前,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拥有5个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园,入驻小微企业131家,预计到2016年2月30日,互联网产业园4.0状态完全现实后,将聚集500家科技企业,拉动两万人就业。
优中选优:三个月一次考评让活下来的企业长大
“以前广告公司和用户是剥离的,用户可以看广告也可以不看。‘搜巴’最重要的就是精准投放,甚至可以发展成为私人订制广告。”在北部新区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14楼,掌宝科技总经理肖雅之聊起自己的产品,满怀信心。
她告诉记者,去年9月,公司草创时只有7个人,连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公位”上办公。园区在办公环境、行业资源整合方面给予很大帮助,并对公司进行了产业指导和分析。目前,掌宝科技在全国26个省开设了超过100家子公司,粉丝量高达2000万人。
“针对这些小微企业,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通过每三个月一次的考评,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我们一般都能提前预知,并在其发展关键时期给予相应的帮助。”杨春林介绍说,同时还配有严格的退出机制,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园区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实现从空泛创意规划到科学盈利结构完成的“0”到“1”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在赛伯乐移动互联网孵化园,有很多企业像掌宝科技一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几何级数的迅猛发展,顺利度过了互联网企业的“三年生死期”。同时,对于有发展前景、自身非常努力的企业,园区会在关键期“推一把”。
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目前,园区里的一大批小微企业已经成长成为各个领域独挡一方的“领头羊”,成为支撑北部新区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支柱。
扶上马送一程:能够培育大企业才能让企业把根扎得深
“2006年公司成立时,公司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我们今天能在高速射频领域有所建树。”重庆微标公司总经理段文彬感慨道。
据了解,目前,全国仅有3家公司掌握了300千米时速列车追踪技术,其中一家就是在北部新区生根发芽的重庆微标公司。
段文彬是从沿海回渝创业的重庆人。一开始在北部新区创立公司时,团队只有4个人。当时,他们只知道埋头做技术研发。北部新区相关部门参考全国射频行业动态后,建议他们先聚焦铁路运营产业,注重建立自己的专利体系。就是从这个点做起,公司实现了快速腾飞。
段文彬介绍说,在申请铁道总公司资质认证时,微标公司的技术已经实现突破,但缺乏资金支持。为了解决“有票上不了船”的窘境,北部新区向企业提供了“科技创业贷款”,成功帮助微标公司获得了700万元的银行无抵押贷款。正是在关键时刻北部新区所助一臂之力,微标公司才顺利得到了资质认证。
后来,在人才引进、宣传推广等方面,微标公司又遇到了障碍。又是得益于北部新区的大力支持,企业才顺利度过了一道道难关。
“一个高新发展区,引进国际国内的大型企业固然重要,但能够培育出大企业才是根本。”杨春林说,单纯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撤出,开发区就变成了“空壳壳”。能够培育出大企业,企业的根才能扎得深,才会枝繁叶茂,才会造就多领域、全方位的发展环境。
正因为如此,北部新区对于有成长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分类贴标签,分阶段评估,全生命周期支持,把它们打造成为自己的龙头产业,然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环绕重点企业,孵化一大批小微企业,由此才形成了今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像微标公司这样的科技型、创新性企业,北部新区已经集聚了1173家,10多万科技白领在此工作,年科技产值610亿元,年增速高达20%,预计到2017年产值将超过1000亿。(见习记者 姜力菘)
[责任编辑: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