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 正文

国五条地方细则落地 购房者期待房价调控效果

2013-04-07 10:09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日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国五条”细则相继落地。有报道称,“个人转让住房能核实原值的征收20%个人所得税”、“京籍单身限购一套房”、“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等规定让北京成为调控细则最严的城市。

  近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探访北京二手房市场,发现楼市渐趋平淡,购房者则对房价调控效果充满期待。

  “定价的主动权暂时掌握在卖家手中”

  “虽然‘国五条’细则公布,但目前楼市依然很火,你要买房还得趁早。”4月2日上午,北京崇文门附近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业务员陈磊向记者介绍说。

  不过,在记者与该业务员交谈的1个小时内,并没有看到有人前来咨询购房事宜。此前一天,北京“国五条”细则落地后第一个工作日,记者在朝阳、西城等区县房屋登记大厅发现,排队办理过户手续的人较此前明显减少,各大厅的业务受理量也明显下降。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办理人员大多在细则执行之前就已完成网签。

  北京“国五条”细则规定,对个人转让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信息系统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照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计征……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我们这附近大多是2002年建成的房子,符合‘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条件的房源不少。”陈磊告诉记者,“这些卖家觉得自己的房子不用征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想提点价格。在这样的热门地段,买家也不会太在意价格的小幅波动,因此卖家有主动权。”

  “那些需要征收20%个人所得税的房源,定价的主动权也暂时掌握在卖家手中。”陈磊说,“如果卖家觉得自己房子的户型好或报价比周围其他房子价格低,他可能就不愿意出这个税钱,而是让买家出,因为他不怕自己的房子卖不出去。如果有的卖家急于出手,也会选择与买家共同承担这部分税。”

  随后,记者在地铁8号线霍营站附近的一家房产中介店了解到,华龙苑南里、霍营小区等需要缴纳20%个人所得税的房源卖家,暂时还没有表态是否要承担这部分税额。“他们肯定不会自己出这笔钱的,你要做好自己掏钱的准备。”该店一位业务员告诉记者。

  “反正细则也出来了,再看一阵子吧,希望房价会降。”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赵新告诉记者,本来打算买房的他暂时不会考虑出手买房了。

  调控对市场产生 “ 威慑作用 ”

  在某公关公司工作的向适,3年前在北京已购买了一套住房,本打算再购买一套房把父母接过来,自己也可以用来投资,但是北京“国五条”细则落地后,她购房的计划落空了。

  北京“国五条”细则规定,“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在本市未拥有住房的,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在本市向其出售住房。”此规定受网友关注最大。

  “一对北京夫妻名下有两套房,按现行政策不能再买第三套。为规避政策,二人29日办了离婚手续。结果30日京版‘国五条’细则出台,单身京户人士不准购第二套房,两人的婚白离了。”此条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通过网友的留言,记者发现,网友们对有人为买房而假离婚的做法多报以复杂的心态,认为多数人不会为买房而离婚,哪怕只是形式上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位有房单身人士,其中8位人士表示“本来就没有打算再购房,也没那能力”,多数受访者表示为了结婚才买的房。

  实际上,在很多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来,出台此项规定更多是为了降低市场预期。“目前,市场上存在非理性购房的现象。单纯从居住的角度看,单身或离异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人并不多。”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受政策收紧影响的人群十分有限,调控最终目的不是打压需求而是降低预期,此次调控将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

  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认为,一般来说,单身一个人一套房子就足以自住了,在目前供求紧张的状态下,如果一个人买多了,有投机嫌疑。从调控的整体情况来看,这条规定的主要目的还是抑制投资投机需求,让房屋回归自住和居住功能。

[责任编辑: 雍紫薇]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