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 正文

城镇化里的“美丽乡愁”值得期待

2013-12-16 15:31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2月15日《西安晚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公众的一种期待。然而当这种期待被正式写入中央城镇化的规划文件,公众的期待就变成了一种政府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记得住乡愁”并不只是一个诗意的句子,更是民意在政府决策里的诗意呈现。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社会以后的发展趋势。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是回顾城镇化走过的道路,伴随的是青山绿水的消失,居民耕地的大幅缩减,环境的污染,以及新城市贫困阶层的出现。很显然,这样的城镇化道路并非官方所想,百姓所愿。

    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不以牺牲环境和耕地为代价。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诸如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理性而又带有诗意的表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看似大白话的提法恰恰说明了政府对于过去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同时也是为以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说的是自然层面的城镇化,而记得住乡愁则属于心理层面的城镇化。城镇化的主体不是城镇建设的好坏,而是新市民的认同,那些记得住乡愁的人的心理认同。而当前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民众心理上缺乏认同,城镇化变成了有关部门的独角戏。

    如何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对领导者和决策者提出的新要求。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变市民,也不是平房变楼房,而是一个需要户籍、土地、社保、环保等多个部门互相配合的系统工程。事实证明,如果脱离了实际,违背了自然,没有市民的认同,推进城镇化就会困难多多,问题多多。一些地方大肆掠夺农民土地,赶农民上楼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胡干蛮干。

    新型城镇化的布局已经展开,任重道远,但相信只要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思路走下去,我们一定能看到城镇化里的“美丽乡愁”。

[责任编辑: 杨丽]

相关阅读: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