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济南开埠,外来人口的激增促使济南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叫做里弄,老济南人更习惯叫它们“里分”。它们随着济南老商埠区的繁荣与没落而兴盛与消失。如今,里弄在济南所剩不多,不少已经仅仅成为一个片区的地名,但透过这些里弄,我们仍可以触摸到老济南的韵味。
6月25日,记者来到经二纬四路口,从路口向北走不到100米,就能看到道路两侧分别有一个里弄。西侧的里弄是福东里,还保留着原始的拱门,“福东里”三个古朴的大字,诉说着这条里弄的沧桑。
如今的福东里北侧已经建起了楼房,南侧现有纬四路20号-28号5个街牌号(双号),都是青砖门楼的平房院落。现在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租房的住客,在此租房的刘女士表示,租客大多是在街上做生意的人。“房租很便宜,每个月300元,不过面积并不大。”街道西侧与福东里遥遥相对的就是仁美里,这条里弄的民居还在,不过大多已经落锁。
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40年代的街巷图上,在经一纬四和经二纬四路路口之间的街道两侧,原标有永思里、思子里、丽生里、福东里、普安里等数条里弄,如今大多数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
资料显示,老济南的里弄大多存在于原商埠区的核心区,如经三路、经四路、纬三路、纬四路等路段。在商埠区逐渐繁荣的上世纪20年代,济南地图上开始出现数以百计的“里”的标注。在经三路、经四路、纬三路、纬四路围成的区域内,曾有福康里、长荣里、建兴里、东仁里、安仁里五条里弄,其中长荣里是济南机器榨油和(面第一人、民族企业家张采丞故居,后来,这条里弄因中山公园的改造而拆除。
老济南的里弄一般是由一家或几家官商大户出资建造的具有商品房性质的民居,里面往往有一条共用的甬道,甬道两侧是建筑风格统一的独立院落。随着商埠区的繁荣一去不复返,老济南的里弄也开始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除了商埠核心区的里弄,魏家庄一带作为原商埠和老城之间的缓冲地带,也被划入商埠区。魏家庄原址已经建起了时尚霸气的万达广场,在2008年拆迁以前,这一片区还有同生里、树德里、民康里等几条里弄。同生里曾是山东督军张怀芝“松菊花园”的旧址,后来成为李、张两姓族人开作坊、店铺的街巷;树德里的名字与民国初年山东省督军张树元有关;而民康里则是民国初年的陕西督军吴新田在济南建造的住宅。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时,济南老城区内也曾零星出现过几条里弄。如高都司巷有个汇源里、宽厚所街有个公兴里、岱宗街有个寿云里,不过这几条里弄并没有在正规的地图上标注过。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里弄慢慢消失了,济南的商业区越来越时尚起来。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