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入学难、看病难之后,入院养老难也成为困扰深圳的突出问题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建议“将合适的空置小产权房改为养老院,由政府核发牌照,以此降低养老院建设成本”。14日,深圳市民政局回复称,遗留违法建筑正进行分类确权试点,待完成后,可选取部分相对合法的小产权房改造升级为养老院。
-代表建议
空置小产权房可改为养老院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表示,目前深圳各种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全市现有养老福利机构31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家,床位5766张。但各类房间价格差异很大,从低端1350元/月到高端7000多元/月都有,并出现“公办养老院挤死,私立养老院闲死”冷热不均的冰火两重天格局。
肖幼美建议,以市场为主体,吸引民资或外资为主要考量来改善深圳养老市场,比如对外资办好优质高端养老院服务全国的高端客户,予以税收减免。同时,她特别提出应活用小产权房。“应详细调研现有小产权房,在卫生环境和交通条件成熟而又不影响市政规划的地方将空置小产权房改为养老院,其产权性质不变,由当地村镇组建企业经营管理,条件合格者由政府核发牌照,有关部门严格监管。这样既可盘活少量小产权房,也可降低养老院建设成本。”
“建议此类养老院选址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以带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甚至政府可以适当投资提升改造周边环境,将其开发为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景点,带旺周边区域,促进后进地区经济发展。”
-部门回应
已与规划国土部门进行沟通
市民政局表示,深圳虽是年轻城市,但人口老化现象已经显现。早期开拓深圳的青壮年陆续已届退休年龄,近年也有不少内地老人随子女常住深圳。截至去年底,全市户籍老人有16.7万,占户籍人口的5.9%;常住老年人口约40万,占常住人口的6%左右。
“深圳市老年人口具有绝对值较小、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以及非户籍老人大大超过户籍老人等特征。根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70万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00万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
该局介绍,深圳已在大力推进民办养老设施建设,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养老设施。此外,市养老护理院和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两个项目也立项,共投资3.8亿元,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通过这些措施,未来5年间预计可增加养老床位7000张。”
对于坊间关注的“空置小产权房是否可改为养老院”,该局表示,已与规划国土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政策,研究可行性。“深圳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正在进行分类确权试点;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可选取部分相对合法的小产权房在符合养老规划的前提下改造升级为养老院,为深圳老年人增添新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