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销售、房价数据连续走低,正将一些地方政府从松绑楼市推向拯救楼市的关口。考虑到本轮楼市调整主要源自市场自身因素及行政与市场边界的亟待厘清,楼市松绑不可矫枉过正,再走买房送户口、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救市老路,应让“有形之手”归位于保障房建设和长效调控机制建立,防止新一轮投机暗伏。
由于房地产市场在大多数地方经济中占比较大,房地产市场疲软无疑将给当地经济增长、卖地收入带来严重冲击,使不少地方政府倾向于出手救市。目前,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传统救市手法已零星出现。但与2008年相比,本轮楼市调整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从宏观经济看,现阶段经济运行是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共同推动的中长期调整,经济增长中枢整体下移,彼时更多是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冲击下的短期波动。从宏观调控看,现阶段货币信贷环境整体仍偏宽松,但政策基调是定向宽松的“滴灌”、“点灌”,彼时更多是“大水漫灌”。更重要的是,从行业发展看,现阶段房地产已步入中期拐点区域,总量上步入供过于求时期,彼时住房刚性需求旺盛。
上述差异意味着再走救市老路不合时宜,弊大于利。最直接的是刺激新一轮房地产投机风潮。在目前房价探底阶段,想抄底楼市的投资、投机者不在少数,政府不会放任房价下跌是这些投资、投机者看好后市主因,限购放开和信贷刺激为他们提供了可能。如各地政府贸然救市,无疑将做实房价得到政府信用隐形担保的预期,放大市场泡沫。二是进一步恶化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添堵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已成为事实上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辐射数十个上下游产业的规模溢出效应绑在一起,推动土地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资金、土地等资源“黑洞”问题。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房地产“大而不能倒”有碍于实现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和经济结构优化。
如此,楼市调控政策的调整应着眼于“矫枉”和“归位”两大方面,不可矫枉过正或继续越俎代庖。首先,利用目前的调整期,纠正过往行政干预措施,在房地产市场要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地位。过去10多年,为遏制房价上涨,以限购、限价、限贷为代表的行政刚性措施频频出台,房地产开发、销售全链条面临“有形之手”种种干预,企业忙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价难以准确反映供求关系,以致十年九调、越调越涨。目前,与宏观经济处于前期政策消化期相对应,房地产市场面临如何消化前期政策问题。适时去除有违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是当务之急。比如,废除限价措施,分类放松限购政策和限贷政策;放弃对户型、面积、价格的窗口指导;调整普通商品房标准;清理和优化房地产税费等。
其次,更需在此阶段厘清行政与市场边界,让“有形之手”归位。矫枉不能从放松行政干预又走向以行政手段救市的老路,更不能走放任不管的极端。有形之手“归位”,一是体现在对公正、有序市场环境的维护和净化上,建立长效调控机制。这包括房地产税立法、不动产登记和住房信息联网等基础性工作,也包括征地制度、财税制度改革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二是体现在保障房建设和完善上。应重点推进以租为主的廉租房、公租房建设,适时推动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自住型商品房等有产权属性的住房形态从保障房序列中有序退出。(□本报记者 费杨生)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