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品质与服务成为“入场券”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房地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限购令”解除、“限贷令”松绑,一度让房企看到了复苏的希望。然而,市场并未因此掀起波澜,“新常态”成为当下地产圈的热词。
在本届大河财富论坛的一场名为“房地产开踢下半场”高端会客厅中,六位嘉宾阐述了地产业如何适应由“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的转换,在新常态下,如何开踢“下半场”。
收到“情书”,房企不激动
上周五,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也是继2012年7月后,两年多来央行首次降息。
央行的降息举措,被本场会客厅的主持人,深圳王牌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官同君比喻为“2014年中央政府寄给地方政府的最后情书”。对此“情书”,诸位河南房地产业的大佬并不激动。
中能华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玉认为,之所以说是最后的“情书”,足以证明政府对市场的信心不足,因此对地产市场影响并不大。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清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玉平,他表示,此次降息,甚至可能会加速资金的紧张状况。“企业没钱,银行同样也没有钱,此前按揭贷款的利率优惠问题,目前没有一家银行在实质性地跟进”,上述人士表示。
国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嵩巍的观点更为直白。他表示,央行降息的出发点跟房地产没有什么关系。“做房地产的老板们都了解,过去这么多年用的资金成本是多少,跟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关系不大”,梁嵩巍表示。
告别“黄金时代”
眼下,新常态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最热的词汇。相比于眼下的新常态,不少房地产大佬们认为,此前可谓是一种“非常态”。
李海玉表示,过去开发商都是搞定银行,搞定政府,拿块地就可以搞开发。所以在新的政策以及环境之下,不少都陷入了困境。
对此,楷林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建彬认为,过去几年对高增长的过分追求,大部分开发商丧失了对产品品质的追求。“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未来的常态,应该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用心地做好规划、产品和服务”,上述人士表示。
“新常态”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了之前的“黄金时代”,步入了“白银时代”。万创集团董事长赵诣认为,白银时代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对于那些专业性、规模大、战略规划清晰并且良性发展的企业,依然是黄金时代。
下半场的“入场券”不好买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如今大环境的改变,想获得下半场的“入场券”,既需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抗风险的能力,更需要自身的升级。
李玉平认为,在法制逐渐健全的背景下,地产行业需要更为规范的操作。并且,新消费群体的出现,产品需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万嘉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灿认为产品要有品质,企业要具有国际视野。而李海玉更强调定位与服务。
此外,梁嵩巍和赵诣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就是要围绕房地产行业的全产业链做文章。“房地产企业想在下半场有更大的发展,就要有具备整合产业链的能力。能够将住宅、商业、文化、产业园、养老等元素整合在一起的企业,才是最有生命的企业,”赵诣表示。
[责任编辑: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