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中国史上最贵地王诞生 新华社再发文国家连夜紧急喊话

2016年08月18日 11:26:29  来源:中国搜索
字号:    

  昨天,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特殊的一天,历经400余轮竞价,中国新的土地成交纪录在沪产生。上海静安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进入挂牌阶段,起拍价46亿,吸引了18家企业前来竞拍。最终融信以110.1亿的总价拿下,以10万/㎡的名义楼板价,14.3万/㎡的可售面积楼板价,139%的溢价率,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记录,未来项目售价或接近20万/㎡。如此高的天价,让13亿国人震惊。

  面对如此惊人的地王,昨日晚间21:45分新华社迅速发表评论《持续抓好楼市调控不可松劲》,表示要坚决房地产调控,防止地王产生,可见上面对当前房地产地王现象是多么的忧虑,新华社还肯定苏州等地的限购政策。总之,面对地王,上面很着急,国家很着急,这并不是上面愿意看到的。昨天上海三块地王,都是被福建的房地产开发商拍得,这不禁要让人好奇,民营企业本来就缺钱,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拍得地王?

  昨日上午11时,融信中国以110.1亿元摘得合并后的新静安区中兴社区两幅地块,楼面价10.03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39%,成为中国土地成交史上单价"地王".下午14时,中骏以总价6亿获得青浦区徐泾镇徐南路北侧地块,溢价率165% ,楼面价4.5万元/平方米;15时,建发、中粮、首开联合体以67.9亿竞得宝山区顾村地块,溢价115%,成交楼面价5.37万元/平方米,均创造了区域价格"地王".

  最受关注的是属于内环的新静安地块。上午9点半正式开拍后,包括万科、龙湖、保利在内的18家房企围绕标的进行了近两个小时420余轮搏杀,才被拍卖后段杀出的融信以110.1亿元拿下。

  对于不太关心房地产的普通公众而言,融信的名字可能还较为陌生。从福建起家的融信中国成立于2003年,今年1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属于百强房企中的"小字辈".根据克而瑞统计,今年上半年融信的销售总额为174.1亿元,位列全国第28位,2015年融信销售收入达295亿元,位列全国29位。与上市同期,融信今年将总部从福州搬至上海,而且从今年起,融信在上海频频抢地:9.8亿元拿下青浦区地块,31.55亿拿下新江湾城地块,此次又耗资110亿拿下新静安"地王".

  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价上涨,而地价上涨的极端表现就是"地王"频出。上半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共拍出219宗"地王",主要集中在苏州、合肥、南京等地。"地王"现象频出背后的企业高杠杆拿地,又会增加资产泡沫风险。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截至8月16日,融信今年获取土地数量13块,拿地总价逾235亿元,如果加上8月17日的拍地支出,融信今年拿地金额已超过345亿元,拿地金额跻身全国前5位。也就是说,截至8月17日,融信今年的拿地支出就已经超越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颇有"寅吃卯粮"色彩。

  细看融信的历史财务数据,"借钱拍地"似乎一直是融信的传统。据克尔瑞数据,融信今年年初发行了总规模25亿元的公开公司债,7月底发行总规模50亿元的私人公司债。统计显示,融信在上市之后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已完成超过100亿元融资。

  "地王"频出已让政策风向开始收紧。今年以来,上海、深圳限购政策已经升级,苏州、南京相继出台土地市场新规。国资委也针对拿地约谈央企并收到一定程度的成效。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明确指出,这"主要是指房地产价格泡沫".随后南京、苏州两地的新政,也被视为是对"抑制资产泡沫"的回应。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未来上海必将加快宅地供应,以解决供需矛盾及市场过热的问题,也不排除会酝酿"控地王"方面的举措,以防范疯狂拿地引发系统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在7月份曾针对楼市连发三篇评论文章,分别从"警惕繁荣背后有风险"、"小心地产市场的‘地王’盛宴"、"‘去库存’要打持久战"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当下中国楼市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出路。17日上海土地市场连拍出三个"地王"的现状佐证了新华社上述警示。

  8月17日晚,融信回应了为何拍下静安"地王".其声称,从融信战略布局来讲,未来将聚焦一、二线城市,精耕核心区域。"本地块距离上海人民广场、外滩、南京东路均在2公里以内。融信充分看好上海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价值潜力和前景,充分看好上海内环静安的土地价值。"

  融信拍下静安"地王"不是孤例,而且从目前的火爆态势及供需情况看,上海"地王"恐怕还有后来者。根据上海市土地出让计划,2016全年供地任务为800公顷,截至8月中旬,出让量刚完成三分之一,土地拍卖收入已超过1000亿元,而去年全年上海的土地拍卖收入是1635.53亿元。

  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居民"恐慌"抢购,很大程度上显现出地方预期管理的失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大量剩余资金进入楼市避险,造成了楼市的蓄水池效应,让楼市成了去杠杆的重点和难点。而地价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投资性需求并非真实有效的住房需求,只是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了投资者手里,这种"库存搬家"现象,并没有真正实现去库存。

  中央一再强调要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近期又指出要"要抑制资产泡沫".按照这些要求,继续加强楼市调控,稳定社会群众对房价基本稳定的预期,是楼市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严打虚假销售宣传,营造市场透明环境,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供给侧调控,都是可行选项。

[责任编辑:李帅]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