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地产

郑州:不动产权证书难产 买房人得不到房

2016年09月29日 08:29: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不动产登记环节“肠梗阻”,郑州市多次出现“买房人得不到房、卖房人得不到钱”的尴尬局面。从8月25日郑州市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以来,到9月21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河南省郑州市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仅发出了42份不动产权证书和47份抵押证明,有5174件卷宗积压,二手房交易严重受阻,让二手房买卖人很是不满,经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9月21日,国土资源部督导组进驻郑州督察不动产登记工作。9月22日深夜,郑州市国土资源局连夜出台措施,将上班时间改为“早八晚八”,取消周末休息,优化流程,压缩权籍调查时间……加快为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自9月23日起,郑州市采取果断措施,对现行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动产登记已全面提速,甚至表态国庆期间不放假。截至9月25日,提速3天已颁发不动产权证343本。

  郑州市有关部门这种“知错就认”“立行立改”的姿态固然值得肯定,但前后迥异的工作效率,也不由得让群众追问:为什么份内该做的、能做的事,非要等到“曝光”后才能倒逼着做?

  两个部门要一个证书,“我从哪再拿一个出来?”

  郑州市民王先生几年前买了第二套房。今年8月,因为孩子出国上学需要用钱,王先生决定把第二套房卖掉。

  “好不容易通过中介找到了合适的买家,我就和买家还有中介去郑州市房管局办手续。”王先生说,“按照市房管局的要求,我必须把房产证原件交给房管局,然后房管局给我们出具一份《郑州市房屋交易和产权状况确认单》,让我们再到国土局办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

  让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和买家还有房产中介到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办手续时,被告知必须提供房产证的原件,才能办理新的不动产权证书。

  “房产证原件已经让房管局收走了,我从哪里再拿一个房产证出来呢?”王先生向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解释后,得到的回答却是,房管局出的《郑州市房屋交易和产权状况确认单》不能代替房产证,这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不提供房产证就无法办手续。

  王先生又回头去找市房管局。房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收回房产证是房管局的硬性要求,不交房产证就无法办手续。

  “买家已经把购房款打到监管账户了,可是,因为国土局不给办新证,购房款就无法打到我的账上。孩子上学急着用钱,真是急人!”王先生说。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买房的郑州市民周女士。由于卖房人家中有事急需用钱,周女士就从借贷公司借了180万的高息贷款全款付给了卖房人,本以为交易完成后可以抵押房子,用银行贷款来还高息贷款,但现在却迟迟无法完成不动产登记,拿不到不动产权证,银行不放款。

  “我5月份签的合同,房子8月份在房管局已经过户了,按照之前的程序,7个工作日我就能拿到房产证,可以抵押贷款。但跑了两个月了,不动产权证还没办成,我快急疯了。”周女士说。

  一个房本两家“争”,房管部门为确保交易安全必须收回房本儿,而不动产登记中心则表示房本是登记程序中必不可少的法定要件。房管部门、国土部门的“房本之争”,让郑州市二手房交易一度陷入僵局。以致买房者交出房款却拿不到证,卖房者售出房子却迟迟不能“变现”,还有急着贷款解押的因交易“搁置”而被迫扛下巨额违约金……

  不动产权证“办证难”问题成为郑州市近期的民生热点,更是相关民众的“喉中刺”。因为房管、国土等部门的业务衔接问题,很多进行房产交易的市民及房产中介、银行、办事窗口的基层人员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等待和煎熬。

  折腾近20趟依旧未办完、繁琐流程逼哭市民……一时间成为近期郑州市办理二手房交易不动产权登记者的相同遭遇和共同感受。

  28天发证42本,不动产是彻底“不动”了

  据了解,近几个月来,郑州市房地产交易市场持续火热,二手房交易量居高不下。郑州市房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郑州市二手房成交量为5388套。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从8月25日郑州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以来,至9月21日,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共发出了42份不动产权证书和47份抵押证明,有5174件卷宗积压。有市民在网上无奈地吐槽说:“现在不动产是彻底‘不动’了!”

  8月29日,郑州市房管局曾公布一份办理房屋交易和产权管理业务的流程,在第4条明确写着:“《房屋所有权证》原件收回存档,将复印件加盖业务印章后交给申请人。”

  郑州市房管局的工作人员称,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房地产交易,包括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和房屋租赁”,以及国土部、住建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衔接的指导意见》,房屋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将统一整合到不动产登记机构,房屋交易管理职责继续由房产管理部门承担,也就是说,房屋交易职责是房管部门的。房产是居民家庭的重要财富,确认房屋交易的安全是房管局的职责。如果一个人卖了一套房子,交易完成了,房管局不收回旧的房产证,原房主用房产证去办理抵押或者“一房二卖”,将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而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8月29日发布的《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业务指南》中说明,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必须向该中心提交房产证的原件。

  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称,针对不动产登记事宜,《物权法》在第十一条规定了“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第十七条界定了“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指“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要求申请人在进行不动产登记时,应当提交相关的不动产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登记原因证明文件、不动产权属证书。所以,申请人在申领不动产权证时,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原件是法定的必须要提供的要件之一。该工作人员还强调说,不动产尤其是房产对百姓关系重大,该局只能依法依规办理。

  国家督导组介入,一天发证百余本周末不休

  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出现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9月21日,由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对郑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督导。督导组先后与包括郑州市相关领导、市房管局、市国土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前往郑州数个不动产登记分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和督导。

  9月22日,郑州市国土资源局连夜召开会议,并制定六项措施。即日起,周六周日正常上班,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及各分中心工作时间延长为每天早8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1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每个分中心由一名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分包驻点,督促指导不动产登记,及时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将档案流转情况、登记办结情况上网公示,保证群众及时掌握办理进度,避免申请人多次奔波往返;分析研判制约相关房屋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原因,分门别类研究解决措施,力争在不违反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解决一批问题房屋的登记障碍。郑州市国土资源局还决定,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取消国庆节假期,正常上班。

  郑州市民闵女士在9月中旬预约了权籍调查,还没到预约的日期,工作人员就打电话通知,称周末继续上班,她可以提前来办理。闵女士喜出望外,二手房原业主急着用钱,再等不到不动产权证,监管账户不放款,闵女士就面临“被毁约”的风险。这下她高兴坏了,当天早上7点就到了不动产登记中心。

  顺利办完后,工作人员告诉她,5个工作日内会有工作人员和闵女士确认房屋坐落等信息,然后再来申请登记,很快就能出证。

  据了解,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全面提速后,仅9月23日当天就颁发不动产权证105本。9月24日颁发不动产权证130本,办证速度明显加快。9月25日颁发108本不动产权证。

  与此同时,不动产登记部门也提醒广大市民凡接电话通知,可以前往不动产部门进行申请发证的市民请尽快前往办理。

  据了解,目前不动产登记最费时间的环节是权籍调查。所谓权籍调查,即将每一户房子的坐标落到具体那一栋楼,同时把那栋楼对应一个土地编号。这是不动产登记和原有房屋产权登记的最大区别。

  为了压缩权籍调查时间,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目前已尝试“在房屋坐落宗地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将权籍调查原有“一户申请调查一个小区(楼栋)并进行整宗土地分割”(老方案)的方式变更为“一户申请调查一户,不进行整宗土地分割”(新方案)。从“户落幢,幢落宗”,直接跳到“户落宗”,有望将整个不动产登记办证流程压缩到7个工作日。

  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郑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出现的问题,他们高度重视,立行立改,加班加点,不断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尽最大努力加快办理速度。

  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前期流程没有理顺,导致大批不动产登记申请件积压到一起。9月22日会议之后,郑州市不动产登记各中心均加快了办理速度,现在又全面启动双休日加班加点办理,预计处理完前期积压件后,后续的不动产登记申请可以加快速度。

  有专家认为,郑州市出现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背离了国家进行不动产登记的初衷,增加了群众负担,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实行不动产登记“一站式”服务,市民进行二手房交易所涉及的交易、完税、登记等环节均可“一站式”完成。

  最新消息称,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即将在郑州房管局西区办事大厅2楼开设两个窗口,经过多日的“磨合”,“一站式服务”终于有望实现。据知情人士介绍,郑州市政府经研究决定,由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入驻房管局西区、北区、东区大厅,目前人员配备等工作正在进一步准备中。“目前不动产登记中心已经开始协调各方人员和条件,近期将会入驻房管局办事大厅,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继续努力。”

  有评论认为,不动产登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难免会在沟通衔接过程中存在问题。“房本之争”的进程使人看到,只要职能部门积极沟通、主动作为,任何民生问题都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职能部门能否把便民利民放在首位。 本报郑州9月2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刘培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9日 05 版)

[责任编辑:葛新燕]

特别推荐
点击排名
聚焦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