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国家信息中心:二季度消费有望增长13.2%

2013-05-06 09: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今年以来,控制公款吃喝、上年闰二月基数较高、价格指数回落、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和消费信心下降等因素,造成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明显放缓。展望二季度,经济温和复苏、就业状况良好以及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因素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2%左右。建议加快落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切实减轻消费品相关税费,大力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公务采购等方式引导社会消费潮流,以及制定家电下乡等消费促进措施的替代政策等。

  一、餐饮消费回落明显,消费增速基本稳定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明显回落,实际增速基本稳定

  2013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51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年全年降低1.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涨幅趋缓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涨幅同比放缓2.1个百分点。同时,如果剔除上年闰二月多1个天的因素,一季度日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7%。从实际增速来看,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增幅同比仅放缓0.1个百分点。

  2、餐饮消费回落明显,汽车及石油制品消费需求放缓

  中央提出反对浪费、严禁公款吃喝的政令取得实效,2012年12月以来各种公款聚会大幅减少,餐饮消费明显回落。一季度,餐饮收入仅增长8.5%,为2003年以来新低,增幅同比放缓4.8个百分点,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0.5个百分点。此外,汽车、石油及制品消费大幅放缓。一季度,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增长6.4%,增幅同比放缓4.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零售消费增长9.9%,增幅同比放缓11.7个百分点;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5和0.9个百分点。

  3、农村消费增速继续超过城镇消费

  今年一季度,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农村增速超过城镇增速1.7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10个月农村消费增速超过城镇增速。这个现象主要应归功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稳步推进等。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同时,得益于近些年政府的惠农政策,2012年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21.9%,远高于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速11.6%。

  4、居住类家电类销售有所回升

  受家电下乡政策1月31日到期及春节促销影响,限额以上批零业家电和音响器材类销售一季度同比增长16.7%,比上年全年加快9.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6.1个百分点。而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得益于旺盛的房产需求也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销售增速分别为22.4%和19%,明显超出限额以上企业销售增速平均水平。

  二、二季度消费增速有望加快

  1、城乡居民收入与就业形势良好支持消费稳定增长

  我国就业形势良好,有助于稳定居民收入水平。今年一季度,城镇单位新增就业303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4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1.7%,一季度全国就业市场求人倍率为1.1,比上年同期和全年高出0.02,这些因素均反映国内就业市场形势良好。年初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将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良好的就业状况以及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将助推社会消费稳步提升。

  2、网络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继续发展

  目前,网络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已经逐步渗透到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网络消费凭借互联网平台,具有流通成本低廉、产品价格优惠、选择范围多样、购物方式灵活、支付逐步便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可与追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2012年达到6.3%。预计未来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比将继续扩大,同时网络创业带来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带动物流、交通、信息分析等行业发展。社区消费由于其便捷,花费时间少,正在逐步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形式,其不仅包括社区便利店、菜市场、餐馆、家政、洗染、美发等配套商业服务,还包括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以及代收代缴等延伸增值服务,这一便利、综合性消费模式由于适应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巨大潜力。

  3、房地产市场旺盛带动相关消费转暖

  目前,在房价上升、刚性需求释放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品房销售延续自去年5月份以来回升势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1%,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更是高达61.3%,这将有助于带动建材、家具、家电等领域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4、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抑制消费增长

  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储户问卷调查数据,今年一季度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5.8%,较上季度下降了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倾向也有下降,一季度居民消费意愿比例17.9%,较上季下降1.5个百分点。此外,高房价将会对居民其他消费开支形成挤出效应。特别是一季度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仅增长6.7%,较上年同期减缓3.1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

  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名义增速有望较一季度有所加快。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将增长13.2%左右。

  三、落实收入分配改革,降低消费品税费成本

  1、加快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没有收入提高为基础的刺激消费更多只是使消费行为提前,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就要加快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的细则和落实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具体而言,要加强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建立广泛的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在企业收入分配中的占比;继续通过减税等措施减少劳动者总体税收负担,提高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体系,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和收入风险,提高居民总体消费倾向。

  2、切实减轻消费品相关税费,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某些消费品价格明显超过国外市场,甚至有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的售价反而低于国内。根据相关研究,造成我国大量消费品价格高于国外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过高的税费抬高消费品价格;二是过高的物流成本抬高消费品价格;三是企业的定价策略。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满,并使得国内许多消费通过旅游购物等方式流入境外市场。建议相关部门应继续采取措施,通过降低相关消费品税费,降低过路过桥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降低我国消费品价格水平,促进我国消费,把外流的消费留在国内。

  3、制定替代家电下乡等措施的后续消费激励政策

  2013年1月31日,执行五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全部执行到期,家电下乡在刺激内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扶持我国相关产业企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可在家电下乡等政策措施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制定替代家电下乡等措施的后续消费激励政策。从现有情况来看,对某些特定产品进行价格补贴的方式会导致补富不补穷、运行成本高、产品价格虚高等问题。因此,消费券的方式可能比对某些特定产品进行价格补贴更加行之有效。如果要针对某一行业产品实施激励政策,如家电等行业,可研究并发放仅针对该行业产品的消费券,但不应限制具体的品牌、型号。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成员:王远鸿 牛 犁 李若愚

  闫 敏 徐平生 刘玉红

  徐 策 张前荣 刘学良

  刘 鹏

  主要执笔:刘学良

[责任编辑: 王君飞]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