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垄断难获利:上海移动支付遇成长“瓶颈”

2014-02-25 09: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经济周刊》 见习记者 劳佳迪 | 上海报道

  在上海地铁的世纪大道站换乘时,译鹏习惯性地摸出交通卡照了一下感应区。他在听到“嘀”一声后本打算快速通过,却因为闸机突然穿上了新的绿色“外衣”而稍事停顿。

  打量之下,这个闸口鲜亮标示的“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通道”字样凸显着独特的身份记号——这是一条为手机钱包设立的特别通道。顾名思义,挥挥手机就能进站,主打的概念就是“告别交通卡”。对于经常忘带交通卡的译鹏来说,这点似乎颇具吸引力。

  2月12日,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600000.SH)、上海地铁联合宣布,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卡三合一,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中移动浦发NFC(近场通讯技术)手机支付地铁应用”服务。

  2月17日,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又恰好为移动支付加油助势: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同比大涨212.86%和317.56%。但在仔细衡量使用成本后,译鹏还是用了“不太感冒”概括自己的感受。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NFC手机移动支付的推广受阻一是缘于其需要各种利益集团的平衡,二是还有待消费者的熟悉。从现状看,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浦发银行和中移动轻松迈过了第一道坎,但想突破第二道还需要充分的市场培育。

  隐性使用成本

  最让译鹏感到兴趣索然的,是若想分享银行和运营商的NFC盛宴,必须换掉年前新购的iPhone 5s。据记者了解,要想实现刷手机坐地铁,对客户端硬件的基础要求是一部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和一张NFC-SIM卡。而迄今为止所有版本的苹果手机都没有内置近场支付模块。

  事实上,即使是已经标配了NFC功能的主流安卓机型,多数也被踢出局。据记者了解,目前支持NFC-SIM卡的手机终端只包括几款移动指定机型,绝大多数自带近场通讯技术的手机用户同样只能选择换机。这恐怕会令很多手机用户望而却步。

  另一位受访市民吴女士对记者坦言,即使没有硬件问题,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要专程挤到专属手机支付通道进出站,也将很麻烦。“刷手机这种动作对乘坐地铁来说并不具有革命性,因为没有简化或者优化‘刷’这道工序,要想受追捧还需要实打实地让利。”

  从1999年问世始,截至2012年底,上海地铁发行的具有小额支付功能的IC储值卡发卡量超过了4000万张。

  看起来,这实在是一块相当诱人的蛋糕:上海地铁网络全网运营线路总长超过500公里,车站共计331座,运营规模列世界第一,在2013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客流量已高达近890万人次。如果能在这样一个“闭环”里做一笔垄断生意,对电信运营商来说肯定获利颇丰。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移动在上海地铁系统里的第一次试水。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移动就曾在上海地铁推广移动支付,当时刷手机进站扣的还是电话卡里的电话费,时隔4年再度亮相时,中移动将商户终端的收费通道绑定到了浦发银行的账户上。

  此外,绑定银行账户还能吸储和拓展银行卡用户,这完全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早在2010年,中移动就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以395亿元入股浦发银行,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中移动广东分公司依然是持股20%的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易观国际电信咨询顾问李伟认为,中移动当初入股时看中的就是浦发银行身上的金融政策红利,借此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清障,一举奠定其在手机金融领域的非对称优势。

  示好银行的另一面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平衡与银联的利益”。中移动与银联的纠葛在圈内不是秘密:2010年中移动在上海地铁试推的RF-SIM卡坚持使用2.45G频率;而国内,以后者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则素来主张使用13.56M频率。双方优劣辩论各执一词,最终,中移动在工信部的“裁定”中败北,两者亦逐渐走向利益同盟。

  现在每发生一笔“刷机交易”,不仅浦发银行会从商家处抽成,还会按交易额大约1%的比例向银联缴纳网络使用费。

  当年与银联的那场技术“死磕”,直接导致中移动过去数年在上海移动支付领域的步伐几乎停滞,一等就是漫长的4年。

  据上海地铁运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世博会期间实际只发行了20万张的移动支付卡,之后便再无后续发行,目前每天地铁站刷手机的乘客也只有几百人。

  虽然移动支付的“钱景”似乎还停留于各种研究报告描绘的蓝图,但中移动已经不得不为之掏出真金白银。据业内人士介绍,第一笔成本就是将原有1500个专用地铁站闸机的读卡器芯片由2.45G频率换成13.56M频率;第二笔成本则是在上海331座地铁站植入大量专用闸机通道,照其“每座地铁站保证两条”的说法,至少需要植入662条。

  难解的利益线团

  庞然大物般的上海地铁系统,在中移动和浦发银行的这次支付合作中,其实也只占一席之地。NFC更广阔的应用天地还是商业消费,据悉,上海目前有2万多商户、总计16万台标有银联“QuickPass”(闪付)标识的POS终端可支持NFC手机的小额消费支付,这与上海商业体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但移动支付推动本身,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利益较量,浦发银行与中移动的合作具有特殊性。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表示,这次地铁项目中,浦发银行就投入了巨资对机具进行改造,比如实施阶梯计价、刷卡响应时间不超过0.4秒等核心技术研发。若运营商不是利益捆绑的大股东,很难想象银行会甘愿担负技术成本。

  对移动支付产业深有研究的PE人士钱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整个产业链的调研显示,支付流程上的每个环节都牵扯到具体的利益方。“卡组织和银行属于金融行业,手机制造商、SD 卡制造商等属于消费电子行业,运营商属于电信行业,芯片制造商属于半导体行业,系统提供商多属于支付行业,而商户更是分散于零售、票务、交通餐饮等众多行业。”

  “领域分工完全不同,彼此拉扯。”钱峰分析,“银联不太可能制造手机,电信运营商的金融运作经验通常薄弱,让银行建立支付平台技术倒是可行,号召力却远不如银联和电信运营商,至于为支付平台提供软硬件和解决方案的系统提供商,对商户和用户的影响力又基本可以忽略。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功能相对独立,却又需要通过标准接口进行信息传递,比如安全芯片的设计不仅要符合芯片行业的统一标准,还要符合金融系统的标准,不同手机制造商生产的NFC 手机,同样要能在所有支持NFC 的POS 机上使用,利益方只要有一个环节‘掉链子’,就很难把移动支付真正推起来。”

  对终端厂商而言,NFC芯片的加入需要增加几十块钱成本,而加载了NFC功能后又没有直观的盈利点,从手机支付链条中分不到利润,这部分成本只能由运营商定制补贴,而运营商面对纷繁的产业链条,似乎又不愿意动辄上百亿补贴为他人做嫁衣,所以目前能够谈妥的机型仍然十分有限。

  丰满的移动支付理想,现实依旧骨感。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