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全国森林覆盖率升至21.63%

2014-02-26 14:00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新华社发

  国家林业局25日公布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清查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这5年内,森林面积由1.95亿公顷增加到2.08亿公顷,净增12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由137.21亿立方米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净增14.16亿立方米。

  在2009年的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目标,森林覆盖率目标为23%。

  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介绍,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91立方米,达到89.79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提高到4.23立方米。随着森林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吨,年涵养水源量5807.09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亿吨,年保肥量4.30亿吨,年吸收污染物量0.38亿吨,年滞尘量58.45亿吨。

  分类来看,天然林面积从原来的11969万公顷增加到12184万公顷,增加了21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从原来的114.02亿立方米增加到122.96亿立方米,增加了8.94亿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从原来的6169万公顷增加到6933万公顷,增加了76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从原来的19.61亿立方米增加到24.83亿立方米,增加了5.22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林面积继续居世界首位。

  据了解,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投入了近2万名调查和科研人员,运用了卫星遥感和样地调查测量等现代科技手段。

  原料林商品林不再实行限额采伐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介绍,今年将修改《森林法》,采伐限额指标等问题将得到解决。

  张建龙介绍,我国每年的木材资源消耗量采伐限额是2.7亿立方米,据统计,这2.7亿立方米并没有用完,只用了指标的60%。但是有些林农反映没有采伐限额指标,限额指标拿不到手。

  据分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采伐限额指标的分配不公平、不透明,急需要采伐的拿不到指标。第二个原因是申请采伐限额指标程序太复杂,时间过长。

  张建龙说,针对这些原因今年将修改《森林法》。限额采伐是《森林法》制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对森林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我们也在搞试点,进一步把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商品林放开,不再实行限额采伐。”张建龙介绍,另外,采伐限额指标申请程序也在搞试点,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办证,方便老百姓。

  每年违法违规占用林地超200万亩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然而,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实现2020年森林增长目标任务艰巨。

  赵树丛介绍,清查结果反映,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同时现有宜林地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如期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目标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同时,严守林业生态红线面临的压力巨大。5年间,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年均超过200万亩,其中约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区毁林开垦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

  热点回应

  为何造林不见林?

  形成郁闭森林需数年

  赵树丛在回应“植树不见树,造林不见林”相关问题时指出,并不是今天造的林明天就要统计到森林面积中去,按照一般规律,长江以南新造的林要形成郁闭的森林需要3到4年,长江以北则需要5到7年。

  赵树丛表示,从这次清查结果来看,植树是见了林的。因为原来人工林地面积是6100万公顷,现在是6900万公顷。按照基本规律,长江以南新造的林形成郁闭的森林,需要3到4年。如果是长江以北,形成郁闭的森林要5到7年。“就是说今天如果按森林的规划在北京造一些林子,5年以后才能计入到森林面积当中。”

  造林能治理雾霾吗?

  林业和气候变化正相关

  赵树丛介绍,林业对气候的变化是正相关的,也就是森林越好,绿地越多,空气越清新。但是雾霾是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方式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带来的状况,森林能够在一些方面阻止污染物和阻止沙尘、粉尘,但是不能解决雾霾问题的根源。

  “大家知道,在上世纪末,北京的沙尘暴是很恶劣的,因为实行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北京北部、坝上地区,一直到内蒙古,这一带的生态环境有了变化,现在沙尘越来越少了。但是雾霾来了。我想雾霾我们也是有办法的。”赵树丛说。

  为什么制止“大树进城”?

  成本高不符合自然规律

  有记者问:在一些地区“大树进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对此如何评价?请问下一步的措施是什么样的?

  赵树丛回应:城镇化过程当中,大家对城镇绿化的要求在提高,有的地方把原来山上的大树挖下来运到了城里。这有几方面的弊病:一是大树挖掘过程中造成原来的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二是大树在不符合自然生长条件的地方栽种,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能栽活;三是大树在生长过程中,树冠量很难形成原来应有的数量,所以生态产出都低一些。(本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股 市
台湾| 大陆
    台股17日开盘涨44点 为8538点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