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到2015年,东莞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5.0%。日前,东莞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创建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的具体目标,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规模和增速居全省前列
早在2010年,东莞陆续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东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东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
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东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219.6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为4.38%,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5784家,数量位居深圳、广州和佛山之后,在全省排名第四。东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高于同期全市GDP增幅7.1个百分点。
同时,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19.6亿元,年平均增长12.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67%提升到2012年的4.38%。2012年,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为13.2%,同比增幅排名位居珠三角地区第三位,仅次于佛山(41.2%)和深圳(33.2%)。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分析说,目前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文化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现在的优势只是印刷复制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等偏向传统制造业的非内容产业,创意设计、动漫、艺术等产业较为落后,而且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文化企业年产值过千万乃至过五百万的企业较少。
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型产业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东莞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5.0%,而在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8%。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东莞文化产业增加值必须每年保持17%左右的增速,远高于GDP的增速。
潘新潮说,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
因此,东莞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规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并重。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各行业实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加强结构调整和优化,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注重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注重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注重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他说,东莞文化产业要依靠市场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资、文化唱戏、产业衍生”的产业模式,并以市场为主,也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的引导、监管、服务等职能,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统筹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
■链接
莞文化产业实力榜
●传统文化行业
印刷复制、广播电视、文化制造等优势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全国重要的印刷基地,2013年,全市印刷企业达3076家,印刷总产值达311亿元。去年,东莞共有4家企业入围全国印刷企业百强行列,8家企业获得文化出口补贴。
同时,东莞电影放映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民营企业投资电影市场的热情日益高涨,先后有万达、联和和中影南方新干线等9条院线落户东莞。2013年,东莞拥有电影院51家,电影票房收入突破2.45亿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三。
●新兴文化业态
以动漫制作、网络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东莞动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衍生品制造到原创设计质的飞跃。2012年,东莞生产原创电视动画片15214分钟,产量居全国各城市第三位。2013年生产原创电视动画片9部,在广电总局的备案总时长为17496分钟,预计仍可排名全国前列。
●东莞特色产业
在文化会展方面,充分发挥东莞作为全国最大动漫衍生品生产基地的优势,举办了五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形成了“北杭州、南东莞”的动漫展会格局。依托东莞作为全国重要印刷基地的优势,举办了两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吸引了2261多家企业参展和27万多人次观众观展,成为世界第二大、中国第一大的国家印刷技术展。在演艺娱乐方面,近几年东莞每年至少推出一部音乐剧精品,其中《蝶》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特别奖,《钢的琴》票房已达1255万元,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文化奖优秀剧目奖等五项大奖。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