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山5月16日电 (黄莹)继兰州和武汉之后,江苏靖江成了过去一个月内第三座遭遇水污染危机的城市,至今原因不明,引多方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水质安全,16日出席长三角排水与污水处理研讨会的专家们各抒己见。
5月9号,靖江市在饮用水源地取水口发现异味,并立即停止取水启动备用水源。幸运的是,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当地也在当天恢复正常供水。
“饮用水不应该有异味,产生异味意味着有某种物质导致味道产生,几天后味道消逝说明浓度比较低,但仍应引起警惕,尤其若有反复,就必须加紧调查研究,分析出物质迁移转换途径,对水处理工艺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北京工业大学李军教授指出。
他表示,目前尚无检测结论,有多重可能,如偶发性,或是受制于检测技术无法检测到这种物质等。长三角属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瞒天过海亦有可能,所以更需加强监管。
在水网密布的长三角地区,污水治理历来压力巨大。据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何伶俊副处长介绍,目前江苏有649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约占全国1/10,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污水治理。江苏省还计划到2015年底前逐步实现对淮河流域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难度不小。
“污水处理厂提档创新是必然,要真正发挥作用,打造成能源、肥料、水资源的工厂。同时,受人口因素影响,为保水质安全,河流污染防治和河道治理应该双管齐下”李军认为。
上海大学丁国际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已经存在,就要跟时间赛跑。现在的污染不是一段的污染,无论是靖江的停水、还是此前的死猪漂浮,它的影响是连锁的,流域内的城市都会受到影响。
“水环境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着眼长远,通盘考虑,治污尤其要用‘巧’办法”。丁教授引例“蓝藻爆发”,追根溯源,用高效活菌微生物就能降解,维护水体中正常浮游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结构,让水体自然生态得到平衡。目前,由其引领的“微生物促反硝化菌生长,解决水处理核心技术脱氮”课题正加紧推进,明年有望投入应用。
丁国际主张“变废为宝”,从原生态获取资源,实现低能耗、高效的治污。他强调,国内的科研院所应加强资源整合,提供应对甚至有前瞻性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水质的安全,让百姓高枕无忧。(完)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