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认为,标杆房企的销售业绩增速快速收窄甚至下滑,此前意图“以价换量”的开发商并未换来预期成交量,房企去库存压力普遍增加
“现在入市的项目基本都是为了走量而低价开盘的。”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房企的出货意愿正在持续上升。
然而,开发商“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并未换得预期成交量。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6月4日,北京市年内已有98个新建商品房项目(按照预售证)入市,总供应30721套住宅。这些项目目前网签了9126套,整体网签率为29.7%,不足三成,同比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在上半年销售目标压顶的大势下,冲击销售业绩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不少房企已经扛不住压力,开始加大力度调整销售价格,促销、团购成为其主流的暗中降价手段,部分项目降价空间甚至达到单套房直降100万元至200万元的程度。
入市项目签约率不足三成
实际上,楼市降温趋势近期已经开始大面积蔓延,一线城市也无法幸免。以北京市为例,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称,北京市3月份-5月份的供应量处于高位,但成交低迷,这促使市场存货量直线上升,房企库存压力持续加大。
为了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避免资金压力加大,不少大型房企早就执行了“以价换量”的去库存策略,毕竟,先降价的开发商会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取得先机。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不着急卖”的项目干脆选择不入市,只要是入市的项目几乎都是倾向于低价开盘跑量的。
从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新入市项目的定价与前期相比多“平价入市”。此外,年内二次开盘的项目成交价格走势虽相对稳定,不过,从项目拟售价与成交价之间的差价率来看,目前呈现扩大趋势。
然而,从北京市新房的成交量来看,房企低价开盘跑量的愿望并未达到预期。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2014年以来,受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尽管部分开发企业采取比较明智的大幅降价策略“以价换量”,但是,1月份-5月份整个市场成交的氛围尚没有回归到“量”的轨道上来,大多数大中城市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滑20%-30%,市场普遍性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事实上,链家地产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新建商品房的去化速度从第二季度开始明显变慢,目前北京市年内入市的项目网签率低于平均水平的项目占比为63.2%。具体来看,当月入市当月有成交量的项目越来越少,项目的去化周期拉长;而有网签记录的项目网签率也在明显降低,3月份有网签记录的项目平均网签率为50.1%,4月份为30.9%,5月份为5%。
值得注意的是,认购率走低的城市已经开始大面积蔓延。中原地产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21个城市的平均开盘认购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仅有临近春节的三周时间内因推盘很少使得认购率超过去年均值。而从近四周的新开楼盘认购率数据来看,均在45%以下,2013年的周平均值则为56%。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向记者表示,大部分项目签约率低的低迷市场特征还会进一步持续,项目以“低开平走,加大优惠促销”为主,但成交量短期仍难有明显回升。
部分项目暗降100万元抢客
事实上,部分项目已经顶不住压力,开始暗中拉大降价促销幅度,不管是推出“零首付”为噱头吸引客户,还是大规模加大团购促销力度抢客,调整趋势逐渐明朗。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崇文门地铁站附近发现,国瑞商城旁立着国瑞?紫金台项目的巨大红色广告牌,非常抢眼,开发商抢客的意图不言而喻。
“我们项目现在有一个团购活动,优惠幅度很大,并且有多套房源可选。”国瑞?紫金台项目销售中心的一位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销售价格在7.3万元?平方米-8.2万元?平方米之间,但活动时间仅限于6月底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该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项目去年就已经开盘了,当时销售均价超过9万元?平方米。如此看来,该项目的销售均价以团购方式直降了8000元?平方米以上,部分房源降价空间甚至超过1万元?平方米。
上述销售人员还表示,以项目中62平方米的最小户型计算,现在总价在450万元左右,相对于以前的售价,优惠幅度大概为100万元。从所有优惠房源来看,只要在6月底前成交,单套房总价可优惠100万元-200万元。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来看,北京市如此大幅度降价的项目并不多。不过,目前楼市预期已经进入下行周期,购房者担心高位入手资产贬值,观望情绪浓厚,后续成交乏力。
对此,张宏伟也表示,对于房企来说,市场成交量普遍性下滑、房企负债和存货增幅的压力、房贷收紧的局面并未有实质改变,这些因素使得上市房企第二季度的销售压力、经营压力明显增加。6月份半年报业绩压顶,开发商势必会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抢收”,当然,适度的价格调整策略将成为大多数房企的必然选择。
而从第二季度市场表现来看,大中城市楼盘变相促销或小幅优惠的“平价”策略将成为市场主流趋势。同时,一些大型品牌开发企业也开始出现大幅降价的市场行为,并且大幅降价的楼盘会越来越多。
任启鑫也认为,海内外融资成本持续高企将加速房企的出货意愿。鉴于此,他预计,未来楼市将步入调整阶段,供需逆差进一步加大,成交量的低迷现状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记者 王丽新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