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全球1/5机器人在中国 未来30年或保持30%以上增长

2014-07-01 08: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字号:       转发 打印

  便宜的十几万元,至少5年寿命,不要工资,不用上五险一金,不会和老板吵架,没有休息日,不会主动离职,干起活来以一当三。

  如果你是老板,这样的“员工”你要吗?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然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持续消失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业内专家认为,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将成为必由之路。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北汽、奇瑞、富士康和京东方等

  都有“机器人计划”

  在国外,机器人集中在汽车和电子行业,同样,中国机器人最淋漓尽致的应用也是始于汽车行业,机器人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最高达到80%。“北京现代的生产线上已经见不到一个工人。”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赵海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奇瑞公司甚至专门成立了机器人公司,并于2012年宣布将自己研发的200台机器人投入应用,将在3年内打造初具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2012年底,富士康开始在生产线上推广机器人,并表示到2014年要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来取代生产线上单调、重复性高、危险性强的工作。这个曾经饱受员工跳楼困扰的企业甚至宣布,将于3年内在其配装生产线部署100多万名“机器工人”。

  “十几、二十几万一个机器人干起活来能顶3个工人,竞争力太强了。”京东方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京东方北京的8.5代线面板工厂中已经启用大量机器人操作员,他们希望启动1000个机器人计划,以实现扩产不增工的目标。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和用工难是企业选择“机器换人”的重要原因。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厂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劳动力成本年均增幅在10%~20%。高危、重复、繁重、特种作业用工荒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成为机器人计划遍地开花的原因。

  “原来机器人价格很贵,企业可能不会考虑,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机器人的价格以每年4%的幅度下降到了低点,这使得机器人广泛应用有了很好的性价比。”刘厂勇说。

  全球1/5机器人在中国,

  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中国九成市场

  2011年,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是仅过了两年就被中国赶超。2013年,中国取代日本,以购买了世界上1/5的机器人产量而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

  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依然大而不强。据悉,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和日本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美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主要地区。有数据显示,这些国外机器人品牌已经占据国内90%的市场,国内近百家企业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

  据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题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介绍,虽然发展迅速,但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企业多数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依赖进口,使得我国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这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赵杰认为,造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原因是,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是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机器人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没能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上海、天津、青岛和重庆等集中上马机器人产业园,专家称不必担心“野蛮生长”

  这样一块大蛋糕,不仅吸引了产业界和资本界的目光,也让各地政府发现了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机会。

  以上海为例,今年4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获批,计划实现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该园区到2017年要引进国内外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机构600家,2020年争取达到600亿~800亿元的规模。

  此外,天津市也提出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警用机器人、安全机器人、矿山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用微创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沈阳抚顺新城则号称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山东青岛新区更是规划了1000亩土地,欲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重庆拟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目标到2020年,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产业园占地面积一个比一个大,规划产能一家比一家高,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就已经达到100多家,业内人士开始担忧,机器人会不会重蹈光伏的覆辙?

  赵杰担心,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增长的形势下,大量企业看好工业机器人市场,蜂拥而上、良莠不齐造成国内工业机器人恶性竞争,使得国内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利润降低甚至无利润可图,加上各地区机器人产业园的重复建设,最终将会制约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有专家表示,在短期来看机器换人是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这么豪爽地花重金购买机器人来作业。企业一定会关注机器人替代人的投资回报周期,经济型机器人并不代表低成本,大规模的机器换人时代还远远没有开始。

  然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为代表的一批专家依然看好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我们的制造业机器人不是多了而是少得可怜。”蔡鹤皋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发达国家如德国,每万名工人中就有300多台机器人,而我们只有15~20万台左右,机器人平均占有率甚至低于朝鲜。对于几乎所有新兴产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重复建设和一窝蜂现象,蔡鹤皋也并不担心,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日本的机器人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最后经过兼并收购形成了十几家大企业,“希望能够经过几年的实践,大浪淘沙,让那些在技术、经济上具备实力的企业能够沉淀下来,使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 杨丽]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