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二波IPO重启后,先是引来一波做空渲泄,但制度设计导致新股上市后连续无量涨停,进而激活了市场人气,虽然代表大盘蓝筹股的上证综指依旧表现平平,但受到激励的存量资金持续不断地推升了代表中小市值股票的创业板、中小板等小指数,新股、新股影子股和部分次新股成为当下市场中最耀眼明星,以其为中心的赚钱效应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首批10新股IPO即将结束,是否会出现新股效应消失、人气大散的情况?市场机会和风险又该如何把握?
发行
发行价便宜比利好还靠谱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这轮新股上市持续涨停,你认为其根源是否来自发行制度的导引,主要在哪些方面,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孙刚:就新股而言,发行价便宜比任何利好还靠谱,连续涨停除了这个原因,和发行上市安排规模过小、密度不够以及新股上市制度没能适应当前发行制度有关,不过,按照募集资金定发行价是90年代中期后最好的发行制度。
刘云峰:有发行制度本身的原因,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因此沪深交易所对上市首日涨跌幅作出了限制规定。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值得商榷,正是这些规定导致了新股上市后持续涨停。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相当于对于新股的“二次定价”,既然是二次定价,那就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让买卖双方充分自由竞争以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价格。一旦规定了相对于发行价的涨跌幅就会限制这种竞争,导致价格“失真”。新股恢复发行初期新股供给不足、需求过盛,限制涨幅的规定很容易导致新股开盘“秒停”;而“秒停”后,中签的投资者会进一步“惜售”,抢购者会因买不到而更加“狂热”,这便导致供需失衡的状况进一步“恶化”。结果初衷是用来抑制新股炒作的措施,反而对新股炒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不同的新股处于不同行业,定价情况也各有不同,非要规定一个统一的上市首日涨幅,这是明显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做法。相比较而言,之前上市首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集合竞价有效报价范围宽松的方式,要更合适一点,当然还需要限制的是导致市场化“失真”的情况,比如在当日买入当时不能卖出的T+1交易背景下,上市首日如果换手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供给(卖盘)枯竭,这时候交易定价是很容易失真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应该有限制性规定。
上市
估值决定开板后空间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这轮首批10新股已经有9只上市,上市首日均无悬念“秒停”,涨幅达到最高限制的44%,随后几天仍能持续无量涨停,你认为这是投资者理性投资,还是投机者疯狂炒作?一旦打开涨停,随后是否还有上涨空间,是否还有参与价值?
刘云峰:我觉得这中间肯定是投资者与投机者兼有,当然如此疯狂地上涨,投机者占比要高一些。至于未来打开涨停后,能否还有上涨空间,这还要看在什么位置打开的涨停。举个例子,飞天诚信行业平均市盈率达到55倍,而其发行市盈率不足20倍,即便不考虑新股溢价,仅达到行业平均市盈率其涨幅就相当可观,所以连续追涨飞天诚信的投资者中间肯定有一部分是理性投资者,如果未来飞天诚信打开涨停时,虽然较发行价上涨了许多,但相比与行业平均市盈率还不高,那么它就是有参与价值的。
孙刚:不是理性投资也不是疯狂炒作,是理性投机,当前新股交易制度没能适应这个新股发行制度。开板了再说,不同价位开板投机的成功概率不同。
保荐
新股增多后炒作热情或降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按照当下这轮IPO运行态势,保荐机构只需享用政策红利坐等拿钱即可,似乎毫无卖不出股票的运营风险,这是否不太符合其正常经营之道,又是否会导致后期更难以预料的灾难性风险?比如说造假上市更疯狂?
孙刚:这个和发行市场关系不大,应该归监管,也不是说你发高价卖不掉保荐机构就有风险了。本身就是代销。低价发行是最好的制度,任何以高价发行的名义去谈论市场化只能是无语。
刘云峰: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新股疯狂的根源在于新股供给不足,新股一旦多起来,市场炒作的热情就降下来了,只是出于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保护,新股发行节奏有所控制而已。而且此次改革之前也是存在过爆炒新股的情况,只不过之前对涨跌幅没有限制,可以一步涨到位,现在是把原来一天涨的分成了几段来涨,这种情况虽然有负面影响,但是说引发什么灾难性的风险,倒还真不至于。对于保荐机构而言,我要说的是上市新股的疯狂并不代表新股的全貌,对于更多的拟上市企业而言,他们感受到的其实是排队时间长、上市难度高。而且现在证监会对于造假等行为查得非常紧,之前造假上市的动力在于上市条件苛刻,而且一旦上市即便造假也成既成事实无法追究,但现在不同了,证监会不再对新股盈利等指标进行实质性判断,并且加大了对保荐机构不勤勉尽责行为 “秋后算账”的处罚力度,保荐机构造假的动力不足,又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我想他是不愿意去采取造假上市等行为的,所以这一点不必过于担心。
资金
低价才能吸引资金入市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虽然本轮IPO重启吸引了一部分场外资金,但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仅有六千亿元出头,这种存量格局何时才会出现拐点?资金又为何迟迟不愿意进入股市?
刘云峰:说到存量格局何时才会出现拐点,这真的很难预测,我要说的是资金都是逐利的,资金之所以迟迟不愿意进入股市,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的投资渠道增多,而股市的回报率又过低,没有赚钱效应。反观其他金融行业,信托行业在短短几年就成为仅次于银行的规模第二大的金融机构,依靠的是相对稳定的高回报,所以股市要想吸引场外资金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孙刚:低价发行大量新股还能低价交易大量新股一段时间就会有规模资金进来的,现在低价发行已经部分实现,但是低价交易还没有。需要进一步改革新股交易制度,以配合新的新股发行制度。
人气
不可能天天涨停永远涨停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有些市场人士认识,本轮行情主要由IPO重启推动,新股、次新股、新股影子股等赚足了眼球和人气,但是随着首批10新股IPO结束,是否会出现这种新股效应消失、人气大散的可能?
孙刚:某个阶段可能你买了就套了,毕竟新股不可能天天涨停,永远涨停,总有买了就跌停的时候,不过这仅仅是阶段性的消散投机,而那个阶段之后,买了就跌,可能那时的新股才是真的新股机会。
刘云峰:沪市新股上市首日记入上证综指,的确会对上证综指有拉抬作用,但深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都是成份指数不存在拉抬指数的问题。近期市场活跃,人气提升,是有多种原因的。这中间有经济面变化带来预期转乐观的原因,有被压制的市场人气在新股重启 “利空出尽”后重新释放的原因,但归究于新股拉动是有些牵强的,而且有点因果倒置了。次新股活跃与高送转预期有关,而高送转题材、新股影子股的炒作是受益于市场回暖、人气提升的,尽管这些股票的活跃会对行情也有一些反作用。所以不必担心首批新股发行结束人气大散的情况。
热点
存量资金只能炒部分热点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在当下存量资金运作的市场中,市场热点是否会扩散,未来将如何演绎,何种投资策略更适宜当下?
刘云峰:的确,近几个月以来大盘都处于一种地量窄幅波动的局面中,存量资金运作特征明显,但是即便是存量资金,现在也并未都调动起来,市场热点目前正处于扩散过程中,我觉得未来这种扩散还会进一步加大,成交量也会随之增加。投资者在总体投资策略上,应该逐步转向积极,加大仓位至七成以上,在有部分像中医药这样的可攻可守的板块个股做底仓的情况下,加大对题材股的投资比例。
孙刚:投机吧,不去趋势性判断大盘,没法扩散,因为市场的存量资金只能够炒作部分热点,这个过程需要一直维持到一个大盘新股的低价发行且能够低价交易的目标标的出现,然后以这个准蓝筹的新股作为炒作龙头,市场才可能将视野转移到其他层面上来,这个过程的出现是需要新股能够低价交易的,当前的连续涨停显然不符合这一情景出现的条件。
趋势
还要看经济后续表现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年内第二波IPO重启后,随着新股上市局部激活了人气,你认为下半年大盘趋势如何,是反弹到一定时间空间后重新寻底,还是就此开启一轮牛市?
孙刚:看新股的蓄水池效应,给市场留的未来业绩越多,低价交易越多,行情越容易开始,因此,低价发行新股是给市场做了一个良好的开头,而良好结果的出现就需要市场方方面面从新股发行着手,辅以有效的新股交易制度,以便在低价发行的基础上还能够相对低价交易,做到了这一点,牛市就在眼前。
刘云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股市也有望在后半年迎来趋势性行情,既然是趋势性行情至少应该会创出年内新高,至于会不会成为一轮牛市还要看经济的后续表现。
[责任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