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及下一步重点任务,并对《指导意见》进行解读——
“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速,保持着增速第三产业最快、占比继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在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说。
李朴民表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服务业发展总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须加快解决。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仍然偏重于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中低端。”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表示。《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夏农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环境,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既包含对外开放,也包含对内开放——
对外开放,要加快研究制定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对已经明确的扩大开放要求,要抓紧落实配套措施,要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
对内开放,要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指导意见》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大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营销渠道。”夏农说。
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需要通过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夏农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主要从4个方面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功能、层次和水平。
一是提升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生产制造前端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市场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二是促进生产与服务融合。生产与服务融合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当前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融资租赁、商务咨询和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尽快将我国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服务,积极发展售后服务新业态,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四是增强产业发展素质。要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责任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