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神州租车与阿里“抢头条”同日上市 两种模式暂无竞争

2014-09-11 08:01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4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未来还将以27%的速度保持增长

  尽管不少公司为了避开阿里上市的影响,选择提前或拖后进行IPO,但是,身为中国最大的租车企业,神州租车却当仁不让,势与阿里“抢头条”。据悉,神州租车将于9月19日在中国香港上市,与阿里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时间几乎同步。

  神州租车与阿里集团两大行业巨头的上市,势必要引发相关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新近崛起的P2P租车平台,对前者的关注度要更高一些。对此,宝驾租车CEO李如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观点认为,以宝驾租车为代表的P2P租车平台的出现会给神州租车带来颠覆性影响。不过,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原因是中国的租车市场足够大,且市场渗透率非常低。”

  中小租车公司腹背受敌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神州租车车队规模为52498辆,该数字超过了行业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不过即便如此,该份额占国内租车市场的份额也只有30%,剩余的份额则被6000多家中小租车公司所占有。此前,神州租车董事长陆正耀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曾多次表示,神州租车将不断加快车队扩充的速度。

  此次,神州租车在招股书中亦表示,募资额的65%将用于扩充车队,预计可增加4.4万至5.9万辆车。“以此推算,神州租车的市场份额将从30%升至50%”,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表示。

  在李如彬看来,神州租车车队规模的上升,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大量线下中小租车公司,“这6000多家中小租车公司,普遍存在拥有车辆少、分布区域散、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水平弱的现状,直接影响了用户对租车行业的看法”。

  不过,李如彬认为,线上P2P租车平台要抢占的也是这6000多家中小租车公司的生意。“宝驾租车运营至今,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郑州等9个一二线城市展开了全面运营。从实际运营数据来看,宝驾租车的现有用户,相当比例有在传统中小租车公司不愉快的租车经历,正是这些不愉快的体验,把用户一步一步推向了管理和服务流程更加标准化的P2P租车平台和神州租车这样的大型连锁巨头”。

  李如彬预计,未来租车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将由以神州租车为代表的连锁租车模式和宝驾租车为代表的P2P租车模式这两大模式所占据,两类模式会共同挤占目前中小租车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租车市场的品牌集中度。

  两种租车模式各有所长

  那么,在两种模式共同的敌人——中小租车公司的市场份额瓜分殆尽后,连锁租车模式和P2P租车模式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加剧呢?

  对此,李如彬认为,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大型传统租车连锁企业与P2P租车平台在业务上会形成明显区隔。由于P2P租车平台的便捷性和经济性,P2P租车在满足用户一些即时性需求上优势明显,更适合在居家附近购物、接送孩子等使用两至三小时的社区用途以及本地出差或出游的短途使用。想比之下,传统的租赁巨头因为拥有可以异地还车等优势,更加适合城际间的长途出差和旅行”。

  李如彬举例称:“使用P2P平台租车时,用户不用费时费力花一两个小时去线下门店办理租车手续,只需打开手机APP,像查找附近餐馆一样在附近找到满意的待租车辆后,不需要与车主见面,直接通过线上就可以完成整个租车流程,并通过内置的‘电子钥匙’功能自助取车、还车,整个流程不超过10分钟。”

  不过,神州租车并非对P2P租车平台没有考虑,其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将依靠其在租车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借助其固有的资金、网络、品牌、技术、客户、车队及管理团队的优势,寻求在汽车共享、融资租赁、汽车金融、汽车维保等领域的发展机会。

  来自罗兰贝格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未来还将以27%的速度保持增长。目前,中国租车市场渗透率仅有0.4%,远低于日本的2.5%和美国1.6%,从数据来看,国内租车市场的整体蛋糕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神州租车上市后,两种模式的公司将加快对中小租车公司市场份额的瓜分,但就P2P租车这种模式而言,还有很大一部分功用,是激发出原本没有的市场需求,这一类新增需求将构成租车市场整体蛋糕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 林天泉]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