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和他的“百度筷搜”
晨报记者苗夏丽谢磊
一支银针小心翼翼探入碗中,若银针变色,则碗中有毒。古装剧中常见的这一幕,在9月3日百度世界发布会上成了智能硬件产品“百度筷搜”的形象注脚。尽管备受争议,也无论这款号称“能检测地沟油”的产品是否名副其实,围绕智能硬件市场的布局及竞争已经展开。伴随巨头杀入智能硬件,2014年或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大发展“元年”。
不过,优美科技总裁邵国光认为,智能硬件目前“只是看上去很美”,还未被市场广泛接受,多数创业公司更是亏本经营,真正红火还需要3至5年。
智能硬件产品横空出世
前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CEO 李彦宏提及一双名为“百度筷搜”的筷子。按李彦宏的说法,这双神奇的筷子能测地沟油,告诉你橄榄油是高质量的,炒菜用过的油是低质的;还能测水,告诉你这水是弱碱性的,还是受污染的,未来还可以通过筷子测各种食物来源、营养成分等,这被李彦宏认为是“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用户和消费者表达需求的方式”。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筷搜”未来还将研发可识别奶制品三聚氰胺、鉴别土鸡蛋、鉴别真假羊肉串等功能的新版本。这双筷子的成本高达3000元,会逐步进入量产阶段。
在“百度筷搜”的背后,是百度围绕“百度大脑”人工智能逐步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的野心。所谓“智能硬件”,就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的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改造的对象可能是电子设备,例如手表、电视和其他电器; 也可能是以前没有电子化的设备,例如门锁、茶杯、汽车甚至房子。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智能硬件真正步入大众视野是从2013年开始的。2014年,智能硬件开始高速发展,除百度和腾讯,手机厂商三星、华为、小米,以及奇虎360等,围绕大数据和云计算,或打造平台,或从硬件制造、安全等用户需求入手,希望能在智能硬件市场提早布局,分得一杯羹。
巨头“扑食”智能硬件
如果说2013年智能硬件市场还处于懵懂阶段,那么随着2014年各路巨头杀入,智能硬件市场真正有了看头。
除了今次推出“百度筷搜”的百度以外,腾讯微信今年7月就开放了智能硬件接入服务,而阿里巴巴也致力于打造智能空调、智能电视等,强调的是物联网的大概念。此外,奇虎360、小米也纷纷介入这个市场。
相比普通技术厂商定位于设计,巨头们更看重的是背后的“平台”价值。以“百度筷搜”为例,对百度而言,这双筷子的最大价值在于建立了食品健康的大数据分析库,基于云计算,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转化为各项食品安全指标。这些数据将成为“百度大脑”一部分。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表示,百度斥资46亿元建立云计算中心,构建全球最大神经网络,这些是百度在智能硬件布局的关键。“谷歌大脑之父”、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百度大脑和硬件的结合,神奇在于:把百度大脑放进有轮子的汽车,它就是无人汽车; 放进飞机,它就是无人飞行器; 放进人形机器,它就是机器人——相比手环、空气净化器等硬件,这样的设想显然更为宏大。
相比百度亲自打造硬件再图谋之后的平台,阿里巴巴和腾讯更为直接,均主打提供后端的服务和平台支持。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