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是这里第一家卖多肉的人,但如今四环花木中心已经有5家专卖店,夹杂着卖多肉的更是数不过来。”多肉植物批发商李猛对北京晨报记者感叹,这一年多,来“抢”生意的商家越来越多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多肉本身到它的周边产品,多肉的生意吸引了大量商家和不少资金。
李猛:你说这玩意儿有什么好?
“这个秋天商家拿货价格涨了15%”
经过夏季休眠期后,多肉植物离色泽最佳的观赏时间还有一段距离。但从9月份开始,多肉植物在市场上便开始持续升温。尽管不少商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对多肉植物并不具有花农的“惜花”精神。
“你说这些玩意儿有什么好?每次我看见女生对这些植物爱不释手,就特别不能理解。”李猛在北京四环花木中心有一个专门售卖多肉的店铺,在通州还有4个专门养多肉植物的大棚,他那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店每天都要迎来四五十个顾客购买,每天两三箱的多肉植物根本不够卖。他说,为了保证供货,还需要从附近其他种植者那里进货。但李猛对多肉植物的火爆,却始终想不明白。
李猛说,其实大部分人对多肉植物的分类、习性一无所知。“每天都有很多人询问我,觉得好看就拿走了,其他的根本不关心。”李猛说,由于不同顾客对多肉植物有着不同的审美和喜好,因此他店里面各个品种的走量差别并不大。
随着多肉植物在白领和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来“抢”李猛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李猛感慨,由于贩卖多肉的门槛较低,很多商家都会进一些多肉植物放在自己店铺中或干脆改为专卖。
也不是所有销售多肉的商家都能够如愿赚到钱。李猛介绍,由于去年夏季高温导致多肉植物大面积死亡,今年多肉植物价格从秋季开始便疯涨,“目前商家拿货价格平均涨了15%左右,没有自己的种植货源根本没法赚钱。”
郭锦芝:来不及进货就有买家催
“别人是炒股炒成股东,我是玩多肉玩成店主。”
郭锦芝接触多肉植物的时间并不长。短短一年时间,她从一个多肉植物的粉丝“进化”成了多肉植物淘宝店店主。郭锦芝说:“别人是炒股炒成股东,我是玩多肉玩成店主。”
“最开始几个朋友在微博上晒多肉,我喜欢上后就加入了他们的‘晒肉大军’。”郭锦芝说,随着她养殖的“肉肉们”不断增加,她放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的“萌照”也越来越火。朋友们开始向她询问购买地点和养殖方法,并拜托她代购多肉植物。
“最多的一次,我一个人去九州花卉市场带回了40多盆多肉。”这次经历刺激了郭锦芝自己开店卖多肉的念头,同时郭锦芝的微博号和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火,不愁客源的她终于在2013年底开起了多肉小铺。
淘宝开店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前段时间熊童子这一品种十分风靡,她店里经常卖断货。由于熊童子繁殖比较缓慢,有时候根本来不及进货就有买家不断催出货。“有人向我投诉熊童子太小,甚至夸张地说简直要用放大镜才可以看到。”郭锦芝对此也很无奈。
盆器商:盆器价格大都翻了个儿
“打算叫打工的儿子回家一起卖多肉盆器。”
在四环花木中心盆器商钟女士的店里,最畅销的恐怕要数日式、韩式的花盆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询问和订货。“因为这些花盆种多肉植物好看,所以就很畅销。”钟女士想都没想就给出了解释。
钟女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9月份差不多卖了4000多个盆器,差不多等于她前年近一个季度的销量。“去年多肉植物的销售旺季是在10月份,今年提前了1个月。”
钟女士坦言,买家对多肉植物盆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瓦莲属一般配陶盆,景天科配瓷盆,老桩的配这个仿石盆最好啦……”钟女士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不同盆器的不同搭配。
与此同时,和盆器一起售卖的多肉植物装饰品也不断升温。在钟女士店铺里的一张桌子上,放满了一个个木盒,猫咪老师、起司猫等当下火热的动漫形象被烧制成一个个瓷质小摆件充斥其间。这些摆件在去年时10元3个,今年已经涨到5元一个。
多肉植物的摆件涨价还不算明显,那些适合多肉植物盆器的价格大部分都翻了个儿。
“以前这种韩式盆大部分都是作为外贸货,价格也上不去。”钟女士拿着一个盆器向记者说道,此前养花种草的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太,韩式盆在国内的消费群体并不多。但从去年开始,韩式盆销量一路攀升,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个5元左右的中型韩式盆在一年内价格翻了3倍。
最让她惊讶的盆器销量是红瓦盆。红瓦盆因为质地脆硬,表面粗糙而鲜人问津。但多肉植物由于对盆器的透气性透水性要求很高,红瓦盆恰恰成为多肉植物最适合的选择。因此,9月一个月,钟女士店里的红瓦盆就卖出了1000多个,价格也从原来的2元涨到了5元。
盆器销路越来越好,钟女士打算进更多的适合多肉植物的盆器,同时,她还打算叫回自己远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回家和她一同经营这些多肉盆器。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姜樊 实习记者 袁璐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