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听证代表质疑北京地铁涨价:本来就比公交票价高

2014-10-22 08:38 来源:法治周末 字号:       转发 打印

  “同意涨,涨到100元都同意。”10月20日早晨,在北京地铁太阳宫站,一位中年妇女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有关北京地铁票涨价问题的调查时张嘴就是这个口气。

  面对记者的惊讶,她对记者解释说,她是外地的,偶尔来北京,北京的地铁票涨价不涨价跟她没关系。

  与她同行的另一位中年妇女不等记者问话,就大声地对记者说她坚决反对涨价,她解释说,她家孩子在北京上班,涨价肯定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10月20日早晨7点至7点40分,在太阳宫站,记者从行色匆匆的一拨拨涌向地铁站口赶乘地铁的人流中随机采访了十余人,除了前述两个人外,剩下的11个人都是乘坐地铁赶去上班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全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同意涨价。”

  然而,北京市发改委7月6日在其官网上公布的293条市民建议中,对调价表示理解和支持的市民有6成,只不过希望调整的幅度不要太大。

  7月21日,北京市发改委又在其官网上发出《感谢信》,称7月3日至7月20日,共有来自各行各业的24079人参加了其组织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活动,提出了40222条意见建议。有媒体报道,这些参与的2.4万余人中,大部分表示支持涨价。

  涨价能缓解地铁客流压力吗

  北京现行的地铁2元票价始于2007年。据媒体报道,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从当时的3元票价下调至2元,主要是为了鼓励民众公共交通出行,降低小客车出行率。北京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但此前交通拥堵状况令人堪忧,公共交通出行的增加对于缓解道路拥堵有明显效果。

  时间又过去了7年,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更甚,有网友调侃,北京不仅是首都,还是“首堵”。

  那么,此次地铁调价,目的何在?通过调价能否实现?

  10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市发改委。在传达室,工作人员帮记者打通了负责接待媒体记者的公共信息处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要求记者必须先发去采访提纲。

  2013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14.8万人。2013年,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6%,公共交通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2013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80.4亿人次,其中轨道交通32亿人次,日客流量达上千万人次。

  7月3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地铁和地面公交自2007年调价以来的变化。其中,地铁7年间运营里程从142公里增加到465公里,客流量增长3.9倍。地面公交运营线路长度由1.74万公里增加到1.97万公里,客运量仅增长14.4%。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地铁过多承担了短距离出行,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认为通过调价,部分客流可以被调整至地面,以缓解地铁客流压力。目前北京公交车日运力达到1700万人次,而实际乘坐的只有1300万人次。

  地铁票涨价,对缓解地铁客流压力的作用能有多大?

  “如果地铁票真的实行了公布的涨价方案,你会不会因此改变出行方式?”面对记者的这一问题,在太阳宫地铁站随机采访的12个长期在京工作生活的人中,有两人表示会改自己开车出行,其他10人都表示不会改变出行方式,理由也基本上一致,主要是乘坐地铁快、准点、安全。

  今年63岁的孔令海,是北京亮马桥国际珠宝古玩城办公室的员工,他是北京市发改委10月28日举行听证会的10个消费者代表之一。

  孔令海向记者介绍,他住的地方离单位有30来公里,两头坐公交,中间乘地铁10号线,每天上下班单趟就需要1小时50分到2小时15分,“正常情况下,我不会改变出行方式,也没法改变,因为公交安全、正点没法保障”。

  家住房山区在丰台区工作的菲菲,现在上下班主要是乘坐地铁。如果地铁票按照公布的方案涨价,因为距离远,她的票价就得变成6块钱。“如果涨到6块,我肯定会改坐公交。我们单位的同事大部分都住得很远。据我了解,他们全准备买辆二手车或电动车。”

  菲菲担心,北京将来地面交通会更加拥堵,本就已经雾霾严重的空气会更加糟糕。

  “短距离出行的人不会因为涨价就改乘公交,因为地铁本来就比公交票价高,选择地铁主要是考虑安全、准点,那些认为地铁涨价会引导短距离的人改坐公交的人,是凭着想象理解问题。”孔令海这样认为。

  调价的不同声音

  10月13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价格听证会公告》,公布了地铁调价方案。一个方案是起步3公里内每人次2元,另一个方案是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两个方案都是起步里程外依距离分段加价,上不封顶。

  北京市发改委指出,两个方案的平均票价水平比现行票价分别提高2.4元和2.3元。按照2013年路网实际统计的乘客月平均乘坐轨道次数11次测算,两个方案中,乘客月平均支出分别为48.4元和47.3元,月增支分别为26.4元和25.3元。

  对通勤乘客而言,按照平均每天乘坐两次轨道交通,每月22个工作日测算,按照新的两种方案,调价后乘客月均支出将分别为194元和189元,比现在多出至少百元。

  据媒体报道,今年三四月份,就有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交通委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了2014年地铁涨价已经确定的信息。同时,涉及所有地铁车站的自动售票系统、闸机升级改造和员工培训已经开始,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

  7月4日和7月6日,北京市发改委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两批共计400多人的民意调查结果:大部分认为现行票价较低,没有发挥最大效率,同意适当上调公交地铁票价。

  7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共有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24079人参加了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7月3日至7月20日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活动,提出了40222条意见建议,这些参与的2.4万余人中,大部分表示支持涨价。

  这一网上的民意调查结果,与记者在太阳宫地铁站实际调查的乘坐地铁上班的11个人中没有一个人同意涨价的情况大相径庭。

  孔令海、菲菲、王秀歌,都是将作为消费者代表参加10月28日听证会的人员,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个人都不同意涨价。

  孔令海向记者介绍说,他调查了所在商城的1000多名员工和所在小区的20多个业主,大家基本上都反对涨价,如果涨价势在必行,也同意涨,但涨幅不能太大。

  菲菲对记者说,她向同事和朋友进行调查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不同意涨价,如果肯定涨,政府公布的两个方案也都不同意,因为两个方案差别不大,涨幅都很大。

  王秀歌是太平洋保险股份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她每个月的公交和地铁支出要300元至400元,涨价后都得达到600元至800元,她问了周边那些同样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如果要涨,大家希望涨得不要太高,涨个50%还可以接受。

  那么,大部分都同意涨价的2.4万多人的政府调查对象里面,经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有多少?他们的身份如何?工作单位是政府、国企、还是私企,是自掏腰包还是单位发有交通补贴?这些调查对象里面地铁公司上班的人和其家属有多少?

  听证代表愿意公开自己电话

  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10月13日,北京市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听证会公告》,就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听证方案要点、成本监审报告、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人名单及旁听人员、新闻媒体报名办法进行了公告。

  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听证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制定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中规定,听证会参加人由消费者、经营者、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听证会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构成。听证会参加人的人数和人员的构成比例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2/5。

  同时还规定了听证会参加人的产生方式:消费者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经营者、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行业组织、政府主管部门推荐;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发改委公告的听证会参加人名单共有25人,这25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也一并被公告出来。这25位参加人的构成情况是,10人为消费者,4人为市人大代表,4人为市政协委员,2人为专家学者,3人为政府部门,另有2人为经营企业,分别来北京地铁公司和北京公交集团公司。

  上述听证会参加人的人数和人员的构成比例,是依据什么实际情况确定的?他们的产生方式是怎么样的?北京市发改委对这些问题没有给以说明。

  这25位听证会参加人的日常出行方式是什么?担任什么职务?个人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他们的联系方式为什么没有公布以方便听取市民的意见建议好带到听证会上?

  带着包括上述问题,拿着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记者找到北京市发改委,被要求先发去采访提纲,可截至记者发稿时,北京市发改委也没有安排接受记者采访。

  “举行听证会,目的是想听取老百姓的声音,又不让老百姓与参加听证会的人员接触,不提供和公开听证会参加人员的联系电话,这个做法值得商榷。”孔令海表示,他愿意公开自己的电话,听取消费者的意见。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