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统计局发言人谈今年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主因

2014-10-22 08:5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王秀琼、李云路、郭信峰)“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谈及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2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此解释。

  官方2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降至7.3%,创下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这一结果符合此前多家机构对三季度经济放缓的预期,也在发布会现场引发各路记者的疑问: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面对外界担忧,盛来运指出,虽然三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忧虑一:今年的预期增长目标能否完成?

  中国政府将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今年以来,只有二季度增速达到了7.5%,一季度和三季度都在这一水平线以下。

  21日发布会后,针对“完成7.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否有难度”的问题,盛来运先是笑而不答:“你认为呢?”在记者追问下,他补充道:“应该是在这个合理区间吧。”

  四季度经济会有所回升吗?盛来运坦言:“我们希望是这样,但现在情况变化还是比较复杂,所以我估计平稳运行可能是主基调。”

  在发布会上,盛来运既谈“机遇”,也谈“压力”。他表示,新“四化”、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消费结构升级和改革创新将给予经济发展新动力。同时,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胶着的状态,虽然代表新动力的经济增速比较快,但体量比较小。

  “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盛来运说。

  忧虑二:房地产市场会怎样?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放开限购措施,央行也于9月底对限贷政策“松绑”。这是新一轮的“救市”吗?

  对此,盛来运表示,这是政策向市场调节的回归,“实际是减少行政的干预,更多地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的”。

  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2.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盛来运介绍,根据房地产投资统计的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不完全观察的情况来看,今年房地产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是全国总体上看,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幅度相对比较温和,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幅度要大一点。

  “9月份房地产的市场还是有积极的变化,主要是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当然,政策的效应还会持续发挥,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还要继续观察。”他说。

  忧虑三:通货紧缩的苗头出现了吗?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自今年4月份后再度回落到2%以下。尽管如此,盛来运认为,称中国经济将出现通货紧缩“证据不足”。

  “通缩一般是指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的持续下降。但是,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他说。据央行数据,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

  盛来运表示,CPI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实际上物价还是在温和上涨,9月份比8月份环比上涨了0.5%。今后几个月,受翘尾因素、冬季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忧虑四:钢材卖出“白菜价”,实体经济怎么了?

  今年以来,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重点钢厂的销售结算价格降至3212元/吨,相当于每斤1.6元,与市场上的白菜价格相差无几。

  谈及钢材卖出“白菜价”,盛来运在发布会上指出,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在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他援引钢铁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说,中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吨,但是现在需求量在7-8亿吨。

  盛来运解释道,由于有一些固定成本需要分摊,钢铁等一部分行业虽然产能过剩,但仍在继续生产,所以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

  在这种背景下,盛来运表示,一方面要贯彻实施去产能化,一方面企业要在市场倒逼下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我们国家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