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27日电 题:领薪分红 安徽土地流转助农增收
作者 成展鹏
3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名农民按手印,秘密决定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每家农户,这一被称为“大包干”的改革刺激了计划经济时代农民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这项改革随后被推向全中国,小岗村也因此获得“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美誉。
如今,又一项摸索粮食丰收、农民致富的改革——土地流转正在拥有7成以上农业人口的中国传统农业大省安徽展开。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安徽肥东县包公镇大张村,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在农机的耕作下,蔚为壮观。聊起土地流转,村书记郑克兵建议去村里走走,听听群众怎么说。
大张村主要依赖农业种植,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该村郑冲组村民郑克传说:“我看土地流转是个好事,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租金收入550元人民币,要是自己种,算上种子、农药、化肥、人力,还不如让人家农业企业来承包呢!这多省心啊,还耽误不了我打工。”
年近六旬的张塔组村民张守育掰着手指,算起了帐:“我和老伴都老了,孩子们都外出打工,眼看我家的地就要抛荒,多亏村干部们从外地引进农业公司,将我们村里的土地流转给他们,现在我还可以在公司干干活,一天就可以挣到70元,一个月我有将近2000多元的收入,另外我把土地租给公司,每年又可以净得3000多元钱。”
随后,记者来到了撮镇镇建华社区委,这里则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农户以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使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不仅可以“托底”,而且上不封顶。仅农业合作社土地入股农户达1243户,入股土地5736亩,2013年兑现按股分红520万元,二次分红130万元,每亩年流转收益达1133元。
据了解,随着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衍生出农村成片土地抛荒、闲置,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这又推动土地新一轮合理流动。农民在土地流转改革中没有失去土地支配权,而闲置土地流转给大户、企业经营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记者从安徽省农委了解到,该省流转土地范围包括农用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目前,该省耕地流转面积超过2000万亩。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该省今年夏粮实现连续11年增产,秋粮产量有望超去年。
安徽肥东农业部门官员告诉记者,该县土地流转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催生了一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涌现出石塘、包公万亩露地蔬菜基地,撮镇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6个。
日前,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合肥市农委联合推出的安徽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投入运行,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内的8类产权都可入场交易。这将进一步推进安徽农村的产权交易和农民产权的增值。(完)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