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经贸  >  大陆经济  > 正文

基建发力可对冲楼市拖累 稳增长信号明确

2014-10-27 14:54 来源:国家电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国家电网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人员在60多米高的500千伏输电铁塔上架线施工。郑贤列摄(人民图片)

  八项目获得批复 稳增长信号明确

  基建发力可对冲楼市拖累(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周小苑

  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仅一天,国家发改委22日就批复了包括铁路和机场在内的8个重大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500亿元。而就在一周前,发改委刚刚批复投资总额900亿元的3个铁路项目。专家认为,在房地产持续调整拖累经济增长的压力下,通过扩大铁路等基建项目对冲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滑的趋势,表明中央发出经济稳增长的明确信号。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至7.3%,创下5年来最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原因认为,调结构的压力阵痛超预期,表现在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以及房地产累积效应增加,影响了相关产业消费、生产和投资。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下降。今年前9个月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仅16.1%,增速较前8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创下近13年来的最低点。

  在三季度经济数据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发布包括铁路、机场等基建项目在内的公共设施项目,为经济稳增长发出明确信号。“相比前三季度基建项目的总投资额,22日批复的1500亿元投资额体量虽不算大,但稳增长信号明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今年二季度出台的一些稳增长措施,其中便包括加大对公共投资项目,尤其是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而三季度财政支出出现一定程度回落,这在三季度GDP增幅上也呈现出一定影响。预计四季度在公共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力度还将加大。

  楼市放缓拖累经济

  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很大,房地产不景气导致整体投资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5%,增速较前8个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连续第9个月回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认为,前三季度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出口大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下行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微博]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房地产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对投资和消费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从投资来说,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原材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从而影响制造业增长,使PPI持续下滑,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从消费来看,房屋装修、家电的消费也都会随之下降,还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就业。

  经济下滑超预期,情况严峻,中央改变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央行[微博]近期颁布的信贷相关政策可以被视为房地产市场标志性的事件。不过当前整个行业的调整仍不充分。

  基建投资逐步增长

  “中国经济因为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很可能还有一到两年的艰苦调整期,增长速度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表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营造新的增长点,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行的增长点。

  “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为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必须通过稳投资加大稳增长力度,争取四季度增速出现反弹。”徐洪才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大方面: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当前房地产持续低迷、制造业又出现产能过剩,所以要稳投资就只能从基建入手。比如铁路、西部大开发,棚户区改造,自住房建设等,既能惠民生又能稳增长。此外,稳投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确保资金到位,这就需要引入大量民间资本。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这三者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基本相当。由于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较低,近期有关部门推进了一些减少对房地产刚性需求的限制性措施。虽然房地产投资下降的负面影响还难以完全对冲,但更为积极地推动已有明确规划和资金配套安排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稳定短期经济增长和就业状况会有帮助。

[责任编辑: 宿静]

视 频
  1.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称“穷得只剩钱”

    浙江惯偷钞票点烟被抓

      近日,浙江义乌一名男子在网上不断炫富,还用百元大钞点烟...

  2.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江宜桦重申彻查岛内油品市场

    关注台湾食品油事件

图 片
    服务专区

    投资流程办事指南往来手续联系我们Q&A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