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没等到11月11日零点,各大电商就已经拉开“双十一”大战的序幕。不过,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线上线下商家大鳄们纷纷抢占市场先机,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不仅来得早,也更加激烈,而一些具有外资背景的电商企业也逐渐利用自身优势盯上这块肥肉。上海商学院顾国建教授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预计今年参与“双十一”营销的商家数量会破纪录,今年将是线上线下零售商共同竞争的转折年。
电商各出新招
当前,天猫、当当网、凡客、京东商城等均已相继宣布新的促销政策。苏宁易购业已启动“O2O购物节”,自11月1日至6日,提前打响购物战,苏宁还利用线下实体店优势,力争把用户在网上下单到送货入户的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京东则打出“真正低”营销口号,部分商品价格低至两折;刚刚在美上市的化妆品电商聚美优品也宣布,在11月1日至10日10天时间内,发放大量红包用于购物季消费;而天猫则在此次购物狂欢中以量贩定制作为卖点之一。此外,还有电商通过微信、QQ等自媒体力量刺激消费者,以取得借势扩大销量的目标。
除了加入“双十一”阵营的电商增多外,产品类别也发生变化。一直以来,家电、服装和数码等是“双十一”销售的热门商品,今年包括易果网在内的经营生鲜水果的电商也积极囤货备战,成为今年“双十一”的新焦点。
骂战也不含糊
网购大战刚刚揭幕,阿里巴巴与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就陷入商标纠纷。京东上周在其社交媒体账户上公开天猫发布的一则通告函,通告称天猫就“双十一”商标享有专用权,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为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路透分析称,商标纠纷表明中国电商企业在“双十一”营销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据悉,这两家中国电商巨头都在今年顺利实现在美国上市。在去年“双十一”,光是阿里巴巴旗下支付系统的交易额就达58亿美元,这比美国“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的销售额还高,当天几乎有1/3的中国民众“光顾”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网站。作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电商企业,京东去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持续12天,销售额为16亿美元。
顾国建分析称,“双十一”商标是在今年被阿里注册的,商标局的反应可能还没那么快,估计明年才会对其他销售商严加控制。目前,多数零售商都运用不同的营销术语,对“双十一”这个概念进行规避。
“跨界”对手杀来
路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中国电商的销售总额接近80亿美元。
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早前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德国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总和,亚太地区将顺理成章地超过北美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商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252亿美元。针对英美两国200家电商企业决策者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显示,近八成英美电商有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在中国等亚太市场展开业务、进行扩张。
此前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亚马逊,此次也瞄准了“双十一”。路透社称,包括亚马逊在内的跨境电商,也为今年的“双十一”推出了促销活动。亚马逊中国上周三宣布,今年的“双十一”促销主打国际品牌,该公司六大海外网站即日开通对中国的直邮服务。
除了电商,今年还有一大亮点是线下零售商的参与。顾国建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双十一”本来是淘宝制造的网上销售节日,而今年线下的零售商也参与进来。早在10月份,全国各地就已经有很多商场联合起来,发起线下零售商“向淘宝开炮”的反击活动。
顾国建表示,今年“双十一”销售额肯定会有所突破,而且也不是网络一家天下,许多商家运用微信等手段,掌握了区域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目标定位得更精准。【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一茗 记者 张怡然】▲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