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事件持续发酵中。獐子岛面临的压力除了来自监管层、投资者和舆论的“拷问”,还包括巨额银行贷款和可能发生的抽贷。
三季报显示,獐子岛三季度末有26.8亿元的短期借款,7.15亿元的长期借款,另外三季度还产生了将近1亿元的财务费用,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利息构成。至于银行是否会抽贷,记者从大连某银行信贷经理了解到,当地政府已经召集贷款银行开会商讨,“无非就是软硬兼施,让银行支持企业。”该信贷经理表示。
据有关媒体报道,公司董事长吴厚刚在事件爆发后曾表示,公司在大幅亏损后将面临信用下降的问题,评级将会下调,融资成本将会更高。
融资频繁 事涉13家银行
近几年,獐子岛融资动作频繁,2014年的银行贷款增加更为迅速。其历次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底,公司短期借款为15.3亿元,长期借款为3.4亿元;2014年年中,短期借款增加到21.3亿元,长期借款增至5.3亿元;到2014年三季度末,两项借款均剧增,短期借款高达26.8亿元,较2013年底增幅达74.94%,公司的解释为“本期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增加”,长期借款也高达7.2亿元,较2013年底增幅高达112.59%,相应地引起当期财务费用激增至9300万元,公司解释为“银行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
公司三季报并未披露贷款银行,而据吴厚刚对媒体介绍,目前贷款银行有13家。此外,根据中报,公司长期借款金额位居前五名的银行分别是国开行大连分行,中行澳门分行,农行大连长海獐子分理处,中行大连开发区分行和进出口银行辽宁分行。
除了国开行大连分行和进出口银行辽宁分行两家政策性银行是2013年之前就发放了贷款外,中行和农行均是在2013年后发放贷款,且中行的两家分行放贷时间最晚,大连开发区分行和澳门分行分别于2013年12月9日和2014年4月15日放贷。
事实上,獐子岛的财务风险自2012年起已经开始显现,除却公司大股东不断进行股权质押融资行为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长期高居不下,2012年资产负债率为48.04%,2013年为54.07%,2014年三季度已猛增至71.43%,而有关数据显示,这在行业(申万二级行业)中已属最高水平,行业平均为40%左右。
其资产抵押情况亦令人咂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有177.6万亩海域使用权作为抵押进行融资贷款,另外还有近2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及近12万平方米的房产和在建工程抵押。
风险已经如此之大,为什么银行仍愿意发放贷款?记者向农行和中行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两家银行仍保持沉默。
某城商行大连分行信贷人士向记者分析认为,首先是因为公司是上市公司,政府也很看重,认为安全性相较其他非上市公司更高,其次是客户经理只为完成业绩,没有审慎对待。
“公司这样放肆融资,我认为也是银行惯出来的。”该信贷人士称,由于獐子岛是当地少有的上市公司,银行自然而然将其列为重点客户,不同银行的客户经理会主动上门询问企业是否需要贷款。“不仅仅是獐子岛,现在实体环境差,很多地方银行贷款基本都锁定在上市公司,造成多家银行对口单个企业的现象,就积聚了风险。”
上市公司的身份确实为其融资带来便利,据獐子岛各年财报显示,除了银行贷款和股市再融资外,信托融资、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专项计划等都是其融资手段,以2013年报为例,公司分别于2013年5月14日和6月12日,与建行大连长海支行签订《资产收益权转让合同》,建行大连长海支行发行“乾元-日鑫月溢”(按日)理财产品,投资于合同中签订的资产收益权,值得寻味的是,其资产收益权均为虾夷扇贝苗种,账面价值超过5亿元。两款产品期限均为1年,即在今年5月和6月到期。
抽贷可能性不大?
分析人士对于银行贷款常有“锦上添花、雨中收伞”之评,企业一旦遭遇重大经营挫折,首先担心的是银行抽贷。比如超日太阳就遭遇了银行抽贷,使企业经营雪上加霜,獐子岛会否也面临抽贷风险?
“抽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我认为可能性并不大。”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一审计师对记者表示。
她分析认为,要不要抽贷,这些贷款行首先会自行商讨一个方案,因为一家银行若擅自抽贷,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各银行纷纷抽贷,最后的结果是“谁都不讨好”,贷款行会从抵押物价值、公司资产价值,以及上市公司壳价值考量,若能覆盖,自然不会抽贷。“不过增加增信条件肯定会有。”
另外,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很重要。“从新闻报道看,长海县、大连市都很重视,这一方面会给银行放贷信心,另一方面也给了一定压力。”
前述城商行大连分行信贷人士认同这个说法,该人士还认为,獐子岛资金转移迹象比较明显,如果是转移到像小贷公司这类放贷公司里,资金基本就打水漂了;如果是转移到房地产上,风险和小贷公司相比则会小一些。“如果公司股东还希望公司持续良好经营,和银行协商,增加子公司或者房地产项目担保抵押,抽贷风险就大大降低,再不济还有上市公司这个壳,银行基本不会抽贷。”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