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高端餐饮入冬 转型突围遭遇冷热两极
中高端餐饮十年来首现负增长,餐饮行业进入冬季。今年以来,我市中高端餐企转型突围渐入高潮。部分中高端餐企转型试水尝到甜头,纷纷打出大众餐饮“副牌”,获得消费者认可。但商报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解到,不少中高端餐企转型突围乏力。体量大,不敢转,转失败了成本高;不敢关,违约金高;放低身段揽客,顾客不买单。多数靠周末、节假日生意维持。中高端餐企转型突围是道难题。
热
个性化餐厅受欢迎
转型潮中,不乏成功案例。中高端餐企纷纷打出副牌挤身购物中心,如小南国推出“南小馆”,卖起生煎、锅贴、烧麦等小吃,人均消费80元,创造出每日5~6次的翻台率。我市中高端餐企打副牌更是蔚然成风,如菜根香从去年开始就布局了新品牌“湖辣堂”,现日均上座率已达8成,其董事长张湖海告诉商报记者,目前已和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年将在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布局8个点。家全居在今年推出的家全居妈妈菜,菜香源推出的舌尖记忆,均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新品牌。
除打副牌外,亦有部分餐企采用业态升级的办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去购物中心吃饭,布局在社区周边的阿兴记仍大有市场。”市饮食行业协会会长、阿兴记董事长刘英介绍,因看好社区消费市场,今年以来,她除了将菜品换成小炒类,客单价从200元降为60~80元后,还将阿兴记大厅的大桌全换成了小桌,阿兴记原有包房也被打通重建,变成了一个个容纳5~10桌的小宴会厅。“每打造一个小宴会厅,需要花费10多万元的装修成本。”刘英表示,目前每家阿兴记大饭店大概约有3个小宴会厅,几乎都需提前2个月才能预订到。
“纵观目前转型成功的餐企,并非仅是从表面看,给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它还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刘英表示,首先是O2O模式,餐饮作为最接地气的行业,必须满足消费者的新消费习惯,包括搭建网上点菜、支付平台,带给消费者便捷。另外,中高端餐企转向大众消费已成趋势,提供的菜品、环境乃至于每份菜的量,都要有变化。比如定位于朋友聚餐的餐厅,每道菜品分量可以按四人份准备。最后,是技术以及运用模式的领先,只有这样才能开源节流,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美食。阿兴记就引入了德国的现代烹饪技术,仅一个简单的蒸烤箱,除了实现一般机器达不到的温度、速度外,还可自动同时操作11道菜品,至少节约了10名人工成本。
“既要保证菜品质量,又要降低售价,还要保证利润。这看上去是悖论,但它却真的成功了。”菜香源董事长黄灿表示,公司调整的不仅是面对的客户群、产品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替代传统模式才是其中关键。如人员整合方面,已经没有墩子、服务员、传菜员等岗位,而是每个人都是分时段开工,大幅度提高人力利用率。
[责任编辑: 宿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