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7日开始,史上最早的春运“抢票大战”拉开帷幕:旅客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电话购买到2015年春运首日(2月4日)的火车票了。依据2015年春运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将开行旅客列车3063对,比2014年春运增加335对。在此基础上,铁路部门还将根据旅客需求,最大限度挖掘运输潜力,加开旅客列车。与此同时,另一条值得关注的消息是京沪高铁年运送旅客首次超过1亿人次,同比增长27%,今年有望实现盈利目标。
一边是越来越“繁忙”的高铁,一边是越来越“平淡”的春运,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其实有内在的联系。高铁对人们出行带来哪些变化?会对春运带来哪些影响?
从“重计划”到“随意化”
说起高铁带来的变化,在广州学习、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储建平最有感触。没有高铁前,家在湖南衡阳的他回去一次要早早做准备,首要的是买好火车票。“尤其是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那个人啊,黑压压一片。还要挤在车里晃荡十几个小时。”
“现在,如果赶上休息,早上睡醒拎个手提包去火车站,在自动售票机上买最近一班去衡阳的高铁票,不到2小时就能到家吃上老妈做的菜。”他说。
自从2008年我国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以来,到2013年年底,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1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人们的出行习惯也随着高铁的不断延伸而改变。
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其中的变化:2009年,全国铁路客运列车总数1551对,其中动车组列车300多对。2014年12月10日,随着一批高铁陆续开通,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500多对,占总数六成左右。像京沪高铁每天164对,几乎做到随到随走。
朱卫东从2005年开始在新疆做锌矿粉生意,经常往返于乌鲁木齐、哈密两地。以前谈生意,要提前订机票,反复跟客户约时间。自从今年兰新高铁新疆段开通后,他再去哈密,直接奔火车站坐高铁。
“新疆高铁的开通,对我们生意人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不仅方便、快捷,还不会像以前交通不方便时耽误商机。”他说。
从“战役化”到“常态化”
每到年关,春运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铁路部门“焦头烂额”的日子。“就像打仗一样,在车站几十天不能回家,每天疏导人流,生怕出事。看着广场上黑压压一片走不了的旅客,心里急啊。”已经退休的北京西站原党委副书记姚鸿仁回忆。
最近这两年,随着高铁网络的延伸,“春运”一词无论在旅客还是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的心中逐渐“淡化”。
上海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中高铁运营里程最多的,该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按客流量来说,春运已经不是全年中最紧张的时刻。现在的黄金周、暑运、甚至周休日,客流量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了春运。春运越来越常态化了。
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变化的事实: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100.7万人次,平均日发送量900万人次以上,其中最繁忙的10月1日发送旅客达1172.6万人次;而2014年春运40天内,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6696.9万人次,平均每天不到700万人次,最高峰一天835.7万人次。
“高铁改变了春运的格局,凡是开行高铁的城市之间,春运压力大大缓解,旅客出行计划更加从容,旅途时间进一步缩短,乘坐体验更加舒适。”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说。
从“被高铁”到“盼高铁”
高铁开通之初,“被高铁”一词开始出现。那时人们质疑高铁票价贵、客流少,甚至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快。而近两年,“被高铁”已经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地方和人们“盼高铁”,盼望高铁早日修到自己家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高铁一方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刺激了人流、物流的涌动。凡是开通了高铁的城市,跨入了“同城时代”,沿线百姓步入了“一日生活圈”。人们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红利。
2013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1.06亿人次,其中高铁5.3亿人次,超过25%。今年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
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凡是正在建设中的高铁,沿线城市都希望在本市设一座高铁站。因为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看,高铁不仅方便人们出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相当大的拉动作用。有些高铁经过的相邻城市,甚至“抢高铁”。
“高铁有效降低社会时间成本,大幅缩短旅客的旅行时间,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增加。”许光建说。
孙章说,从京沪高铁盈利就可以看出,人们对高铁的需求有多旺盛。到今年年底,一批高铁将陆续开通运营,如沪昆高铁杭长段、兰新高铁、贵广客专等,不仅在中西部联通,还将东部与中西部联通,中西部人们盼望的高铁逐渐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 宿静]